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基礎教育發展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方針,可以一九九三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代表。綱要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並指出:「發展基礎教育,必須繼續改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標準化。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
  在一九九四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實施意見〕中具體規定:「到二○○○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即占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成人教育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的成人教育政策係指包括成人教育的學校設置、教育對象、辦學方式、教育培訓制度、領導管理、學員的權利與義務、教育經費與使用、教學設施、教職工的配備、責任與待遇、學籍管理等。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成人教育的總方針是,一要發展,二要改革。通過改革,使成人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在崗、換崗或重新就業的人進行相應的崗位培訓;對沒有受完初、中等教育的人,進行基礎教育;對在職而達不到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專業水準的人,進行相應的文化和專業教育;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根據需要進行繼續教育;對所有的成年人進行社會...
雷鋒精神(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鋒精神是大陸地區在一九六○年以後所宣傳的一種社會道德標準,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每一次政治運動中都被凸顯為模範典型。
  雷鋒(1940~1962)是中國共產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擔任汽車班長的職務。他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熱忱助人,曾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也要求自己有踏實苦幹的「螺絲釘」精神。雷鋒入伍三年,曾因救火災、抗洪搶險,多次立功受獎。一九六二年在一次出任務時,因意外而殉職,時年二十二歲。
  雷鋒的事蹟經由報紙報導,毛澤東等人認為很值得學習,乃於一九六三年掀起學習雷鋒運動,並發行〔雷鋒日記〕,...
九年義務教育目標(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義務教育目標是指義務教育的總目標,通過教育要達到的標準。在中國大陸的教育文件中一般沒有對教育目標進行直接表述,而是以「指導思想」、「教育任務」、「培養目標」等體現出來。
  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教育目標,在一九八六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中規定:「義務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這裡說的根本指導思想,實際上就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在一九九二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畫中,將教育目標具體化為培養目標是:「按照國家對義務教...
第二課堂(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課堂曾經是大陸地區對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外的教育活動的一種泛稱。由於在一系列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中,有一部分是教學計畫規定學科之外,但又是學生感興趣的課餘愛好的學科或技藝,是形成學生特長的主要渠道,傳統稱之為「課外活動」,或稱為「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但就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來說,應無所謂「課內」、「課外」,因而近來稱之為「第二課堂」。但也有人提出異議:新的課程計畫已將「課外活動」納入活動課程系列,就無所謂「第二」;同時它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一部分,不宜稱「第二課堂」。
  另一類意見主張,可以將「第二課堂」、「課外活動」和「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統稱為「課外興趣活動」。此處的「課外」的課,...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是由黑龍江教育學院的教育研究人員於一九八二年提出的,並於當年在該省的三所普通學校的六個一年級班開始為期三年的第一輪實驗;次年實驗又擴大到十七個實驗班。目前,這一實驗擴展到各地。
  實驗的基本設想為:以學好用漢語拼音為前提條件,寓識漢字於學漢語之中為原則,在兒童入學後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採取依靠拼音,使閱讀和寫作提前起步,密切配合、互相促進的作法,達到發展語言、開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實驗的目標為爭取用三年的時間完成當時教育部頒發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識字、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任務,基本要求即為:課內外閱讀量為五十二萬字;會寫記敘文和常用的應...
統一分配(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一分配指大陸地區在實行計畫經濟時期,由政府按計畫統一安排全部普通高等學校(包括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的制度。一九四九年以後,國家提出「統一計畫,兼籌兼顧」的方針,和學用一致的原則,把畢業生重點分配到東北重工業基地和新組建的領導機構。此為「統一分配」雛形。政務院〔關於一九五二年暑期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統籌分配工作的指示〕正式提出,高等學校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的基本方針,即「集中使用,重點配備」及「在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基礎上貫徹學用一致的原則」。此後直到一九八八年以前,一直堅持「由國家包下來分配工作,負責到底,妥善安排」的統一分配制度。其基本程序是:國家主管部門分別制定指令性分配計畫和調配計畫...
教室日誌(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室日誌亦稱班級日誌,係關於班級每日教學活動及生活紀律的文字記載。一般由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填寫並負責保管;也有受班主任委託由班務委員會(班級學生組織)成員輪流填寫。日誌一般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記載上課節數、各科名稱、科任教師姓名、上課內容、指定家庭作業、學生出席人數、缺席及遲到早退學生姓名;以及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映,班上的好人好事,偶發事件及臨時任務。第二部分記載本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出席人數統計,以及全學期(全學年)學生成績、操行評定等,並記載學校校務會議關於學生畢業、升級或補考、留級的決議。是學校教務處了解各班情況及本班學期或年度工作總結的原始依據。
  教室日誌最初是前蘇聯教學管...
工農教育辦公室(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農教育辦公室是大陸地區部分地(市)、縣(市)一級分掌成人教育的行政與業務的管理機構之一。其與工農(成人)教育科(股)或成人教育辦公室名稱不同,但性質一樣,是一九七九年後成立的工農教育委員會的下設機構,如北京市各區縣工農教育辦公室。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工農教育委員會也下設此類辦公室,如北京市工農教育辦公室。
速成識字法(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速成識字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某部文化教員祁建華於一九五一年在部隊教學過程中所創的識字方法。其將識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步驟:(1)學會注音符號和拼音,掌握識字的輔助工具,即所謂「識字拐棍」;(2)突擊認字,先求會讀,初步會講,加強復習和個別輔導,逐步脫離「拐棍」,做到脫離注音符號也能認識學過的生字;(3)教學識字(語文)課本,同時進行大量的閱讀、寫字、寫話活動,鞏固識字成果,擴大了解字義的範圍,做到會寫、會用。這種方法借助「注音字母和拼音」為識字工具,同時注重發揮成人的學習自覺性,對迅速掌握二千個常用漢字很有幫助。在軍隊推行的結果是在一九五二年掃除了部隊文盲。一九五二年五月教育部發出通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