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統編教材(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編教材,亦稱通用教材或部編教材。在大陸地區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機關,依據所頒教學計畫及各科教學大綱(即課程標準)統一編定並通用於全大陸地區的教材。
  由於一九八六年之前,大陸地區的中小學教材的編審制度是採編寫與審定合一制,因此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八年止,中共教育部(一九八五年以後升格為國家教育委員會)委由所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後編寫出版了七套中小學統編教材,分別是:(1)一九四九年修訂改編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2)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編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3)一九六○年編寫的十年制中小學實驗教材,(4)一九六一年開始編寫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未完成),(5)一九七七...
高等專科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專科學校在大陸地區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之一種,主要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用以培養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初中教師。招收高中畢業生(或其他中等學校畢業生)以及具同等學歷者,修業年限大部分為三年,少數為二年。高等專科學校在層次上比大學和專業學院低一級,屬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多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設置工程技術、師範、醫藥、管理等實用科類;有設多科類的,亦有設單一科類的。除學習一般基礎理論外,著重實際應用技能的訓練。部分專科學校還提供相應的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畢業生一般在本地區工作。
  清末「癸卯學制」設置高等實習學堂,與大學預科及高等學堂並立。民初實施的「壬子癸丑學制」設置與大學預科並立的...
大學生社團(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生社團指高等學校學生根據相同興趣、愛好和特長按自願原則自由組織的課外活動組織。在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大學生社團一般不受年級、性別和系科的限制。活動內容廣泛多樣,涉及學術、文學、藝術、音樂、美術、體育和社會服務等。組織形式有研究會、文藝社、棋藝社、歌詠隊、攝影社、美工團、話劇團、運動隊等。活動方式包括舉辦學術講座、開展社會服務、組織娛樂和競賽活動等。大學生社團的機構設置和領導成員由參加者民主選舉產生。學校和各系的團組織、學生會參與組織和開展大學生社團活動。
西北工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為重點,以工為主,結合工、理、管、文的多科性科學技術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航空航天工業部。校址在陝西省西安市友誼西路一二七號,占地一千三百餘畝,校舍建築面積五十多萬平方公尺。
  西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西北工學院和西安航空學院。西北工學院是由抗日戰爭爆發後,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內遷陝西的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合併成立的;西安航空學院原為一九五二年建立的華東航空學院,由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三校的航空系合併組成,一九五六年遷往西安。一九五七年十月,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併,定名...
民族自治區(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自治區是大陸地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中的一種,是指相當於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自治的行政區域。大陸第一個相當於省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是一九四七年建立的。一九四九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一九五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一九五四年頒布的中國大陸第一部〔憲法〕和以後歷次修改的〔憲法〕,以及一九八四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均明確規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時至今日,先後共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等五個相當於省的民族自治區。
  建立民族自治區的目的在於適應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分...
多綱多本(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綱多本在中國大陸是指某門學科有多種教學大綱和多種版本教材。在一九八八年以前,大陸地區課程與教材基本上是「一綱一本」,即各地採用統一的課程大綱,編輯大致統一的教材。從大陸地區的情況看,多綱多本現象的產生,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改革開放,各地相對自主地發展教育,而各地狀況不一,故產生適應本地需要之要求。一九八八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提出「一綱八本」,即一套大綱多套教材;而實際上北京、上海、浙江已又各自編寫獨立的課程大綱。
  陝甘寧邊區第一保育院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十月在延安成立。專門招收抗戰前方將士及幹部子女,為寄宿制幼兒園。初期以藍家坪托兒所為基礎,現改名為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抗戰時期,該保育院為培養兒童之優良質素,教育目標亦為抗戰方針服務。民國三十二年(1943)提出之教育目標為:增進兒童身心健康和快樂,培養其優良習慣和行為,使之成為抗戰建國的優良小國民。抗戰結束後,三十七年(1948)提出之教育目標變化為:鍛鍊兒童革命觀點和作風,培養兒童活潑愉快之心情,健康堅實之體格,陶冶勇敢老實之個性,增進兒童智能訓練,手腦並用,使之成為未來新中國健全的主人公。
  該保育院實行保養與教...
校廠掛鉤(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廠掛鉤是指在大陸地區,學校為了組織學生進行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活動,與工廠建立的一種比較固定的合作關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提出:「大學校和城市裡的中等學校,在可能條件下,可以由幾個學校聯合設立附屬工廠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廠、工地或者服務行業,訂立參加勞動的合同。」一九八二年十月教育部〔關於普通中學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試行意見〕中指出:「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同工廠、農場、生產隊掛鉤。」
  校廠掛鉤的具體形式有;校、廠訂立學生參加工廠勞動合同;學校為掛鉤工廠生產零配件或包裝;工廠接待學生參觀、生...
補助工資(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助工資係指大陸地區基本工資以外的勞動報酬。一九八六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實施的〔關於高等學校教師校外兼課酬金和教學工作量超額酬金的規定〕中,明確把教師的兼課酬金和教學工作量超額酬金列入「補助工資」項目。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一年,原教育部也有明確規定,將普通中小學、中等專業學校和盲聾啞學校的班主任津貼列入「補助工資」項目。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是在中國大陸義務教育課程計畫中課時最多的一門課程,小學六年有一千六百六十六課時,初中三年有五百三十四課時,占總課時百分之二十八點九。課程設置的目的是「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熱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小學語文課時中,各個年級每週設一課時寫字課,一、二年級每週設一課時說話課,三年級以上各年級每週設作文課。小學語文課的要求是:教學生學會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