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 ms
共 5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東勢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民國88年因921地震,原校舍震毀而遷校重建,於民國93年3月5日落成啟用。美輪美奐的新建校舍可譬喻為「五星級校園」,具有筏式基礎、雙面走廊、開放空間、綠建築、客家文化、結合社區、整體規劃、動靜分明、人車分道、合院精神、人性化空間及斜屋頂等十二特色,儼然已成為中部橫貫公路起點上的新地標;交通便利,由國道四號道路到校只要二十分鐘;沿途有大甲溪的潺潺流水,大雪山脈上的鳶嘴山、稍來山巍然聳立,遠山近樹盡收眼底,風光明媚;物產豐富,梨子、甜柿及葡萄等都相當甜美,是水果的故鄉;另有即將設立的客家文物館及結合林業創意產業文化的林...
|
無補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訐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
穎脫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1>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2>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3>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4>得處囊中,乃穎脫5>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末:物體的尾端、頂梢。
(3) 毛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初無表現,...
|
應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聲答和的昆蟲。本指唐代洛州人士所得的怪病,每發言則喉中有回應之聲。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後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非文事》:「已無特見,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
|
六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見〈詩大序〉。大抵說來,風為各國的歌謠、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此三種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
|
循表涉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
|
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墨子.耕柱》:「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淮南子.本經》:「封豨、脩蛇,皆為民害。」
|
琴瑟不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施政不當。《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魚遊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後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嬰聞,泣下,曰:「荒裔1>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2>,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3>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注解〕
(1) 荒裔:指荒涼邊遠的地方。裔,音 |ˋ,邊遠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須臾閒:極短的時間。閒,音ㄐ|ㄢ,同「間」。
|
比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興,寄托,為觸景生情,因事寄興,有暗示的效果。比、興為《詩經》六義中的兩類,古代儒者認為這兩種手法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並適合於表現社會政治內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