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淺顯易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單而容易使人明白。如:「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連小學生也能朗朗上口。」
敦品勵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敦厚品德,勉勵向學。如:「他是個敦品勵學的好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約束、教導。[例]管學生、管孩子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三二齣:「元帥,學生愚見,暫且固守城池,堅壁清野以待,看他來時,作應變計策。」
行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的稱行,橫的稱列。行列指排列的隊伍。[例]操場上,學生們排成整齊的行列參加升旗典禮。
聯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絡維繫。[例]家長應與學校保持聯繫,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財物作為保證,抵借財物。如:「抵押」、「典押」、「早上借擴音器時,把學生證押在視聽中心了。」《紅樓夢》第七二回:「把我那個金項圈拿出去,暫且押四百兩銀子。」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
凌雲壯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壯志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陳思王曹植曾作〈學宮頌〉來表彰孔子的德行和事蹟。文中提到孔子不只胸中充塞仁義,更能將仁義之說,推廣於天地之間;至於他的志向更是豪邁得直上雲霄。由於他這種秉持仁義的德行和高超陵雲的心志,使得隨他學習修行的三千學生,個個都是傑出賢能的人才。〈學宮頌〉的原文為「志陵雲霓」,陵是登上或升上的意思,文獻上多通作「凌」,後人常說「凌駕」於某某之上,用的就是這個意思。雲霓高掛天空而無上,因此志陵雲霓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志非常雄壯、高遠。「壯志淩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志氣高遠。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理論架構(引自黃雲溎,2002)語言學習是整體的:全語文主張使用文學作品為課程及閱讀教學的架構,讓學生從「學習語文」(learning language)、「關於語文學習」(learning about language)、「透過語文學習」(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的過程中,以語文為工具,透過聽、說、讀、寫來探索世界。文學作品是完整而真實的語文,加上教學活動以主題統整,這就是完整的學習。語文學習是跨符號系統:外語的學習,設計各種不同符號(語言、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的教學參與活動,可以提供...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