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學讀書的人。如:「他是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
2.師長對修業學藝者的稱呼,或修業學藝者自稱之辭。如:「學生因身體不適,想向老師請假一天。」
3.晚輩。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二.名臣》:「及溥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學生勞賢者起避耶?』」
4.讀書人或從官者自稱的謙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此老是諸暨一個極忠厚長者,與學生也曾相會幾番過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是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分組教學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學科與年級。實施此教學方法可依照學生不同的能力,將學生分為每組四至五人的異質性小組後,教師先進行全班授課,之後依授課後學生的表現,將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生次級文化1.1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1.2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學生次級文化  學生次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個人與團體交互作用的結果,也是構成學校潛在課程的重要內容。學校文化會影...
學生自治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目的3 組織3.1 1.自治組織3.2 2.活動組織4 種類5 實施原則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係指由學生組成自治組織,在學校人員指導下,從事自我管理與發展活動。學生自治活動是透過自我管理以進行學習的一種過程。 目的學生自治活動的實施,可以達到下列四項主要目的:1.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可以提供機會,讓
學生學習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斷的進行組織再造,提供有效能及有效率的服務;就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言,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材教法以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環境。最後,整體社會必須是一個永續成長的學習型社會,為個人提供適性發展的終身學習環境。
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比喻事物發展的規律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例:學生讀到博士,𠊎還係小學先生,有麼个關係,人講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學生唸到博士,我還是小學老師,有什麼關係,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文化目錄1 前言2 學生同儕3 文化研究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從社會學的觀點看來,同儕團體可以說是影響學生社會化歷程的一個重大因素,經過一些學生同儕團體的過程,學生可以發展出自由、平等與民主等風氣,也從這些發展出來的特色...
單親家庭學生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親家庭學生輔導(Counseling of students of one-parent family)目錄1 單親家庭之困擾2 輔導原則3 個別輔導方案3.1 個別諮商3.2 認輔制度3.3 家庭晤談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單親家庭之困擾心理與情緒困擾:單親家長時常會把較負面的情緒投射於孩子身上,例如孤獨、寂寞、思念、缺乏安全感以及情緒不穩定等等負面心態,此將會造成孩童在未來發展上產生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家長也可能因為愧疚、心疼以及虧欠,即對於子女過度保護或者溺愛子女,而如此的行為模式,也將影響孩子在未來身心上的...
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讀於大學院校的學生,稱為「大學生」。
學生─問題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問題表」(其中的S與P係分別代表學生和問題二字的簡稱)顯示學生與其在各試題的得分情形的一覽表。此表是一九八○年,美國伊利諾大學的達慈卡(Maurice M. Tatsuoka)和達慈卡(Kikumi K. Tatsuoka)兩位學者所創。
  此表的內容是根據學生答題的結果,以1和0分別代表答對與答錯的題目,在縱座標上按照學生得分的高低順序加以排列,高分者排在上方,低分者則位於下方;橫座標則是根據試題由易而難的順序排列,左邊是答對率高的試題,右邊是答對率低的試題,構成一圖表化的資料。此表可用於測驗結果的處理與試題分析,作為診斷學生個別學習結果的參考資料,教師從表中便可判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