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4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亡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亡學生」係抗戰期間通行的一個名詞。民國二十六年(1937)對日戰事發生後,政府通令各校遷移至後方安全地點,並於南京組織一委員會,專門辦理戰區學生之登記與遣送事宜,同時分令各省均組織此等類似機構,分別登記學生並分發至後方學校肄業。各級學校學生,因獲此種幫助,得以安全到達後方,繼續求學或就業,這些學生,即是所謂的「流亡學生」。
  抗戰時期,政府為充實兵員及保持國家元氣,乃運用種種方法向敵後戰區,大量爭取青年學生,在敵人控制的區域,依〔淪陷區教育設施方案〕,就地在地下設校,吸收青年,予以抗日教育,並分區派戰區督導員主持其事。淪陷區青年學生若無法就地接受教育,則在各地設站招致,送至...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係國家教育委員會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七日頒發試行用於規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的一項規章(以下簡稱〔行為準則〕)。頒發試行後,原教育部一九八二年二月廿七日頒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守則(試行草案)〕即行廢除。〔行為準則〕是對高校學生在政治、思想和品德、行為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
  〔行為準則〕包括十五項。其簡要內容是:(1)維護祖國利益,不損害祖國的尊嚴和榮譽:(2)遵守憲法和國家各項法律、規定;(3)維護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4)堅持社會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小學生最優發展綜合實驗,是一九八三年九月起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與杭州大學教育系合作進行為期六年的一項教學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探索一條從兒童實際出發,綜合設計和組織教育教學過程,力求以不超過規定限度的時間和精力,取得對實驗班具體條件來說是盡可能高的教育效果的途徑。這種盡可能高的教育效果主要是指學生思想品質、智力及身體諸方面和諧而適時的發展。
  實驗的假設為:在整體性觀點的指導下,運用綜合性的方法,綜合設計和組織教育教學過程,其教育教學效果可以高於一般教育教學工作能達到的水平;目標的實現決定於兩個條件:使學生處於教育和發展的最佳環境之中;使學生具備教育和發展的最佳的精神狀態。實驗的基...
〔小學生守則〕(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生守則〕是大陸地區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的基本要求。一九五五年由教育部制訂並頒發,一九六三年、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一年先後三次修訂。一九八一年八月頒布的內容共十條:(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2)按時上學,不隨便缺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3)堅持鍛鍊身體,積極參加課外活動。(4)講究衛生,服裝整潔,不隨地吐痰。(5)熱愛勞動,自己能夠做的事自己做。(6)生活儉樸,愛惜糧食,不挑吃穿,不亂花錢。(7)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公共秩序。(8)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9)關心集體,愛護公物,拾到東西要繳公。(10)誠實勇敢,不說謊...
學生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學生政策是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的教育方針、任務,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制定有關學生工作的指導原則和行動準則。主要體現在所頒布的有關法律、法令、條例、決定、決議、通知、報告等及各項規章制度中,其內容涉及學生的入學、在校管理和畢業分配等各方面。從近年來所頒布一系列有關學生工作的法規中,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一九八六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國家教育委員會於一九八九年發布的〔關於嚴格控制中小學生流失問題的若干意見〕及一九八八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保送生的暫行規定〕,國家教育委員會、財政部於一九八五年發布的〔關於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生活待遇等問題的規定〕等,都可體現不同時期的...
高等學校學生會(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學校學生會是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學校設學生會,各系設學生分會。其職責是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學術、文藝、體育、社會公益活動,代表學生向學校和系反映學生對教學和生活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其最高權力機構一般是全校學生代表大會。該大會每一至二年舉行一次,其任務是審查上一屆學生會的工作情況,制定新一屆學生會的工作計畫,同時選舉產生學生會委員會。委員會選舉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下設學習部、文藝部、體育部、後勤部、聯絡部、社會服務部等部門。全國性高等學校(包括中等學校)的聯合性組織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此外各地也都建立了相應的地方學生聯合會組織,組織開展地方性甚至全國性的大學生活動。
  〔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守則〕為大陸地區關於中等專業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規定。由教育部於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以「試行草案」的形式頒發,並於同年三月三日起在各地試行。
  該守則共八條,全文如下:「(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立志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人民服務。(2)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逐步樹立無產階級的階級觀點、勞動觀點、群眾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熱愛專業,學好理論知識和技能。(4)堅持體育鍛鍊,講究衛生,積極參加勞動。(5)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遵守社會公德。(6)誠實謙虛,尊敬師長,尊重職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遵守國家法...
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考入府、州、縣學中的生員,而無廩膳可領的稱為「附學生員」。也稱為「附生」。
學生家長會(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在一八四九年的德意志憲法中就規定由國家負責對學校的監督,而家長可參與決定學校辦學的措施,可是該憲法並沒有付諸實施,戰後德國便擴充了家長對學校的影響權力。在一九六○年代德國社會人士討論〔學校法〕(Schulgesetz)的時侯,對家長會的問題發生了爭議,於是一九七二年聯邦法院便對該問題作了判決,認為在教育工作上,家長和學校應該有計畫地進行合作。
  按一般規定,家長在班級教學中可以充任助理教師(Tutor)的工作,也可以參加辦理學校的節慶,整頓學校的環境與有關的競賽活動等等。這當然和家長本身的積極性有相當關係。
  早在一九一○年普魯士政府就要求老師除了在家長定期聚會時...
學生小組學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小組學習法係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司雷文(R. Slavin)及其同僚所倡導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中較為實用且使用最廣的一種學習方法。
  此種學習方法由四、五名在共同技能方面表現相近的學生組成,共同進行學習;其共同理念是學生會為自己所屬小組的同伴以及自己的學習負責,且彼此需一起共同進行合作式學習。此外格外強調整個小組所欲達成之目的,全體成員唯有為共同的目的而奮鬥,方可達成。
  學生小組學習法的主要概念有三:
  1.團體獎(team reward):若一小組達成預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