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偏重於對其中某一宗教的信仰,即算是他可能會受到三教的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影響,他也會主動地調和學理盾,調試心態,而且盡量以某一宗派為主。2.實用主義的宗教觀張九齡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表現在他的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中亦是如此。其三教並重的思想出發點即是源於實用的需要。張九齡對佛學並沒有很深的研究,其三教並重的主張並不是建立在對三教的義理深入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並不是在哲學和宗教原理上尋找三教的共同精神,而是以為三教的合一,可以「降照群疑,敷化率土」,也就是有利於封建的教化。 評價張九齡是盛唐前期重要詩人 。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
龍門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中心。古蹟鄉土教學亦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內容,龍門國中建築揉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巧妙的結合這看似盾相悖的兩個元素,呈現非常人性化、充滿藝術氣質、符應師生教學需求的現代化風貌。學校成立:93年7月底各標工程陸續完工,93年8月「龍門國民中學」正式成立。學區含龍門里、龍生里、龍淵里、新龍里、龍坡里、大學里、龍泉里、臥龍里(5=8鄰)。招生狀況:龍門國中93年8月正式成立,第一年招生共18 班,94學年度再增15班,95學年度起每年招收新生16班,目前學校總班級數普通班48班、特教1班、學困1班共計50班,學生人數達一千...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亦用來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出現「隨遇而安」的書證如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下》:「言聖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
大安區龍門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中心。古蹟鄉土教學亦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內容,龍門國中建築揉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巧妙的結合這看似盾相悖的兩個元素,呈現非常人性化、充滿藝術氣質、符應師生教學需求的現代化風貌。學校成立:93年7月底各標工程陸續完工,93年8月「龍門國民中學」正式成立。學區含龍門里、龍生里、龍淵里、新龍里、龍坡里、大學里、龍泉里、臥龍里(5=8鄰)。招生狀況:龍門國中93年8月正式成立,第一年招生共18 班,94學年度再增15班,95學年度起每年招收新生16班,目前學校總班級數普通班48班、特教1班、學困1班共計50班,學生人數達一千...
調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曲高和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著名文學家,善於辭賦,作品有〈九辯〉〈招魂〉等,與屈原並稱「屈宋」。關於宋玉的生平,今存甚少,且互相盾,依《史記.屈原列傳》末尾所記,可知宋玉應是屈原的一個後輩,曾向屈原學習,但因出身寒微,而致仕途蹇困。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下里、巴人這些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陽阿、薤露等比較不俗...
龍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戟類的兵器。唐.呂溫〈代鄭相公謝賜門戟狀〉:「武庫龍蛇,忽追飛於陋巷。」
反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對方的間諜傳遞假情報或散布離間的謠言等,混淆視聽,使其內部混亂、盾,藉以取勝的做法。[例]善用反間策略,能夠加速瓦解敵營的戰鬥力。
盲人騎瞎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瞎子騎著瞎馬。比喻極為危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次復作危語。桓曰:『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座,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也作「盲人瞎馬」。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瑛宗的作品與同時期作家最大不同處,是他吸收了西方現代派技巧的寫實主義,表現傳統習俗與現代意識的劇烈盾;此外,他對人物個性及心理刻劃非常細微,雖然沒有明顯表達對日本政府的不滿,但他側重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以及女性不性的遭遇,實際上是變相的批判和抵抗。  日治時期的作家面臨兩個難題:1.台灣人是不是日本人 2.台灣作家的作品要不要配合日本戰爭國策。因此,龍瑛宗在西川滿所主持的《文藝台灣》裡,實際上處境是非常孤立無援的。  陳芳明曾說:『在國族立場上表態的,比較激烈者有周金波和陳火泉;比較含蓄一點的是王昶雄。第二...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像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蘇軾的詞,不論內容和形式,都不那麼拘於一格。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