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差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偏差行為的理論。由涂爾幹和墨頓提出,他們假定偏差行為是來自社會結構的缺陷,特別是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之間的盾。換句話說,就是當部分國民缺少適當的認可手段去達成社會上所讚許的價值目標時,這些人將在目標與手段上求其變通或偏差。如當一個人被拒絕或不公平地被剝奪就學、就業、晉升等的機會時,就作奸犯科,以期達到成功或揚名立萬的目標。這派理論著眼於階層間機會的不平等,故也稱為「緊張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霧氣。《說文解字.雨部》:「天氣下地不應曰:『霿』。」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手援天,截脩鱗,披攘蒙霿,開海門。」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主義轉變。中期創作約在1869年至1890年期間,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巴黎公社革命引起歐洲社會盾的激化,這使易卜生對資本主義社會和制度的認識有所加深。他把注意力從中世紀民間文學轉移到當前現實生活方面來。他的創作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他往往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從多方面剖析社會問題,揭露和批判的鋒芒直指資產階級社會的種種弊端,觸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國家、政黨、體制等各個領域。因此人們稱之為「社會問題劇」。重要劇作有《青年同盟》、《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1891年,易卜生六十三歲時回到...
社會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保險國家。三、社會正義社會正義係指國家須努力調和因權力分配、貧富、教育程度、性別等差異所生之對立與盾,並竭力謀求社會平等的建立。而此指之國家的社會衡平任務,所涉及的範圍並非齊頭式平等,而是事實上存在之區別,針對機會平等而建立者。(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
京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碰了壁,被擱置起來。當時,“中書令石顯專權,顯友人五鹿充宗為尚書令”(同上),二人把持朝政,與京房有盾。京房想除掉他們,在一次元帝宴見他時,趁機下說詞,他先講了一通帝王任人不當,會造成天下大亂,災異橫生,然後指出: 《春秋》紀二百四十二年災異,以視萬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湧,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春秋》所記災異盡備。”(同上)他進一步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用人不當所致。這些話,危言聳聽,令元帝悚然心動,連忙向京房打聽錯用的是誰,京房趁機提出:“上最所信任,與圖事帷幄之中...
陳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宦官專政、朋黨交爭的局面下,日趨衰微,藩鎮勢力強大,中央政令不通,人民輾轉在重重剝削壓迫之下,階級盾十分尖銳。作為出身寒微的知識分子,陳陶目睹大唐帝國的內憂外患,政治腐敗,卻不甘虛度年華,思索“如何名金波,不共水東流”,他自詡為“谷底蘭”、“波中鷗”,志在政治上施展才華,有一番作為,建功立業,報效國門。他在《海昌望月》詩中宣稱:“平生煙霞志,讀書覓封侯”。但是,殘酷而又嚴峻的社會現實,無情粉碎了陳陶的迷夢,致使他鬱鬱不歡,憤憤不平。今天看來,他認為“古來成事盡書生”(《閒居雜記》)的想法是多麼幼稚!他在《江中逢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韻.平聲.鐘韻》:「鏦,短。」《淮南子.兵略》:「脩鎩短鏦,齊為前行。」
戟衝刺。《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吳王出勞軍,即使人鏦殺吳王。」宋.蘇軾〈鐵拄杖〉詩:「披榛覓藥採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蠍。」
太平天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李鴻章組成淮軍,左宗棠也齊力困住了洪秀全。當然,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之外,太平天國自身的內鬨、制度的盾、戰略的失敗和與列強的關係等,也都招致太平天國走向了滅亡。 影響在這場戰役中,領導軍隊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獲得要職,主要的權力漸漸開始產生了轉移。而這也使滿清的權力不再集中,地方要員影響力的擴大,如1900年爆發的義和團,東南各省單獨締結了東南互保協定。而如湘軍的私家軍隊,也成為後來地方軍閥起源。(註1) 參考書目註1 徐中約(2001)。中國近代史,頁226-234。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深受家庭傳統和南方風土人情的影響。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畫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盾等敏感問題,生動描繪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寫作生涯早期,一位編輯錯將他的名字拼為「Faulkner」,福克納本人也決定將錯就錯使用下去。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1929年)、《我彌留之際》(1930年)、《八月之光》(1932年)、《不敗者》(1938年)、《押沙龍,押沙龍!》(1936年)。他還是多產的短篇小說家: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這十三篇》(1932年)收錄了他最受文學界讚譽的(也是頻頻...
宋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館。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宋祁處於北宋階級盾的時期,寶元二年(1038年)時任同判禮院,上疏認為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宰相呂夷簡指責他是朋黨,並加以打擊。 評價宋祁性侈華,「多內寵,後庭曳羅綺者甚眾」。亦喜擁妓醉飲,宋庠諷刺宋祈說:「聽說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還記得某年同在州學內吃虀飯時麼?」 著作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為宋祁所作,前後長達十餘年。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