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家的女性佛教徒。南朝梁.簡文帝〈提樹頌〉:「信女百味之初,諸天四缽之狀。」《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賈門信女巫氏,情願親誦白衣觀音經卷,專保早生貴子,吉祥如意!」
有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大乘掌珍論.卷上》:「普為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提大願。」也作「眾生」、「有識」。
吐絲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聯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接連不斷。南朝宋.謝靈運〈阮瑀〉詩:「金羈相馳逐,聯翩何窮已?」唐.杜甫〈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詩:「聯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宋.辛棄疾〈薩蠻.青山欲共高人語〉詞:「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成事在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象而悟道的獨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的佛乘。獨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薩乘」。《大乘莊嚴經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消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享用。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量妾身怎生消受的陛下恩寵!」《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你新年新歲,也該把薩面前香燭點勤些!阿彌陀佛!受了十方的錢鈔,也要消受。」
闍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闍梨」的簡稱。參見「阿闍梨」條。《水滸傳》第四五回:「是師兄海闍黎裴如海,一個老誠的和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雖是老和尚先開方便之門,爭是小闍黎漫領薩之水。」
骨瘦如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變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樣。「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豺是一種骨架露出看起來像細瘦的動物。「骨瘦如豺」,也可用以形容人非常消瘦。
持平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觀公正的意見或評論。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薩必有,然非今之說法禪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論矣。」《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為恕道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