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8.7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世。北周.庾信〈經藏碑〉:「蓋聞如來說法,萬萬恆沙;薩轉輪,生生世界。」宋.陸游〈視東皋歸小酌〉詩二首之二:「身誓生生辭祿食,家當世世守農耕。」
照妖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映照以後即能使妖魔鬼怪顯現原形的鏡子。見漢.郭憲《洞冥記》卷一。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我聞照妖鏡,及與神劍鋒。」《西遊記》第三九回:「那薩袖中取出照妖鏡,照住了那怪的原身。」
花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花的枝幹。唐.溫庭筠〈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詞:「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2.指美人。唐.韋莊〈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詞:「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道貌凜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十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十方。泛指各處、各界。南朝陳.徐陵〈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薩之化,行于十方;仁壽之功,沾于萬國。」《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個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這庵裡來同議。」
虞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日落棲止之處。《淮南子.天文》:「至于虞淵,是謂黃昏。」清.陳曾壽〈薩蠻.浮天渺渺江流去〉詞:「寒日隱虞淵,虞淵若個邊?」也稱為「禺淵」、「禺谷」、「隅谷」。
阿羅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果位。為梵語arahan的音譯。意為殺賊、應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後,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薩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傳》卷五:「說法已竟,便得阿羅漢。」也稱為「羅漢」。
心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心、性情。《西遊記》第二三回:「那獃子雖是心性愚頑,卻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還看當日薩之念,救他隨我們去罷。」《紅樓夢》第四九回:「鳳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溫厚可疼的人。」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176~182。註3.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1996十版),頁91~98。
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或薩的教法。《西遊記》第一二回:「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明.張自烈《正字通.人部》:「世傳漢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