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2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崢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山勢高峻突兀的樣子。[例]這座高山崢嶸陡峭,令人不禁讚大自然的神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的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程乙本紅樓夢.第七五回》:「那天將有三更時分,賈珍酒已八分,……忽聽那邊牆下有人長之聲。大家明明聽見,都毛髮竦然。」
心有餘而力不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想做,但因能力不夠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做到。[例]她很想認養這名孤兒,無奈薪水微薄,只有徒興心有餘而力不足之
唧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機杼聲或息聲。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2)形容息聲。唐.白居易〈琵琶行〉:「我聞琵琶已息,又聞此語重唧唧。」(3)形容蟲鳴聲。唐.王維〈青雀歌〉:「猶勝黃雀爭上下,唧唧空倉復若何。」唐.李郢〈宿杭州虛白堂〉詩:「秋月斜明虛白堂,寒蛩唧唧樹蒼蒼。」(4)形容鳥鳴聲。唐.劉禹錫〈鶗鴂吟〉:「如何上春日,唧唧滿庭飛。」(5)形容哭泣聲。宋.蘇軾〈岐亭〉詩五首之一:「醒時夜向闌,唧唧銅缾泣。」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對酒當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著酒應當高歌。語出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原用以感人生苦短,要及時有所作為。後亦指應當及時行樂。宋.郭應祥〈減字木蘭花.棲鸞高士〉詞:「棲鸞高士,文采風流誰得似。年德雖高,對酒當歌氣尚豪。」《鏡花緣》第七八回:「遊玩一事既已結過,此刻是對酒當歌,我們也該行個酒令,多飲兩杯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惜、驚。如:「惋惜」。《戰國策.秦策二》:「受欺於張儀,王必惋之。」《文選.陸機.文賦》:「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勸阻等語氣。在《楚辭.招魂》中常見。《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楚詞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峽、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稱『些』。此乃楚人舊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斜不正。《荀子.宥坐》:「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表示讚歎。通「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