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46.69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1>景帝長男榮,其母栗姬。栗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景帝2>嘗體不安,心不樂,屬3>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4>,善視5>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6>,心嗛7>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
建立、建造。如:「締造」、「締創」。
取締:依法禁止某種違法行為。如:「為維持市容及街道暢通,警方正加強取締流動攤販。」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光。」
水性楊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說唐》第五八回:「但張尹二妃終是水性楊花,因高祖數月不入其宮,心內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恨。《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憤馮亭之不遂兮,慍去疾之遭惑。」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反義:四海昇平,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辨似: 「生靈塗炭」及「民不聊生」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生靈塗炭」側重於所處的境遇,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民不聊生」側重於生計層面。 生靈塗炭 民不聊生 辨似例句 ○ ㄨ 有些國家內戰連年,當然免不了~,民四起。 ㄨ ○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物價飛漲,~。
藕斷絲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藕是一種常見可食的植物,它是蓮的根狀莖,橫生在水底的泥土中,肥大有節,中空有孔。因為切開來中間有細絲相連,常被用來比喻兩者表面斷絕關係,實際上卻仍有牽連。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婦〉詩中,描寫棄婦內心的惆悵與哀。前四句:「君心匣中鏡,一破不復全。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意思是說:夫君的心有如鏡子,破了就難以復原;而自己的心有如藕絲,藕雖然斷了,但絲仍相連。詩裡用「匣鏡」與「藕絲」作對比,表示郎心如鐵及自己的不捨。後來「藕斷絲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完全斷絕關係。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前所未有,是秦王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在六國被覆滅後,天下統一,代表秦朝政權的阿房宮出現了,佔地有三百多里。杜牧感嘆,其實一個人的心思和千萬人的心思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同,秦國統治者喜愛奢華,一般人民也愛護著自己的家園,但為何在榨取別人時,絲毫不留餘地,而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般毫不珍惜呢?那撐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紡織機上的女工還多;管絃樂聲,比鬧市中人們的話語還多。宮殿中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