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山野間隱居的地方。《文選.石崇.思歸引序》:「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於河陽之別業。」
常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常建(708-765),籍貫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 ,長仕官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 後移家隱居鄂渚。 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唐代詩人。 字號不詳。 《 唐才子傳 》說為長安 (今陝西 西安 )人。 ( 2006年有古碑證籍常建的祖籍為邢台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 天寶中年為盱眙尉。 後隱居鄂渚的西山。 一生沉淪失意,耿介自守,交遊無顯貴。 與王...
潛山隱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身隱居於山林或市井中。唐.杜牧〈送薛處士序〉:「處士之名,何哉?潛山隱市,皆處士也。」
離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塵世。[例]為了體悟佛法,多年來他隱居山林,離世潛修。
高舉遠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避世。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五柳先生上》:「唯其高舉遠蹈,不受世紛,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義亦足見矣。」也作「高蹈遠舉」、「高蹈遠引」。
戴叔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戴叔倫 (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 金壇城西南窯村(今屬江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 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的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 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
隆中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曾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占領荊、益二州,聯合孫權,整頓西南各族等策略,史稱為「隆中對」。
隱名埋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姓埋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元朝王子一寫的《誤入桃源》雜劇中,描述漢明帝時有二個書生劉晨、阮肇,他們為逃避亂世,在天臺山下隱居修道。一日採藥迷路,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太白金星問他們為何不去求取功名,卻在山中隱居修道。劉晨、 阮肇回答說:「這幾年天下荒亂,干戈並起,官場黑暗險惡,所以避入山中修行。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隱姓埋名,作一個莊稼人,與麋鹿魚蝦為伴,悠閒地過日子。」「隱姓埋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指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
倒冠落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掉官服、棄官歸隱。唐.杜牧〈晚晴賦〉:「若予者則謂何如?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但當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罵。」
避世離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塵世隱居起來,以擺脫世俗的一切牽絆。漢.王充《論衡.定賢》:「以避世離俗,清身潔行為賢乎?是則委國去位之類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