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病而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病呻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呻吟」是病痛或哀傷所發出的聲音。有病呻吟是正常,如果沒有生病也在那兒哼哼唉唉,就有點無端憂戚或妄發牢騷了。宋代辛棄疾有一闕〈臨江仙〉詞,說自己年華老去,似乎沒啥用處了,所以老天要自己隱居於山林中。但是回想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命歷程,曾有許多歡樂卻換來今日的歎息,就警覺自己竟然無病也在呻吟。這是「無病呻吟」的原義。這句成語比較常用的是它的引申義。因為是無病呻吟,所以就有矯揉做作的意思,常用來比喻作品缺少真感情,矯揉造作,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或譏諷人裝腔作勢。此成語也作「不病而呻吟」。例如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三談到漢代蔡琰所作的〈胡笳〉詩,雖然不合楚...
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世俗而隱居,不問人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
高蹈遠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避世。明.李贄〈復焦秣陵〉:「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也作「高蹈遠舉」、「高舉遠蹈」。
大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荒遠之處。《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三國魏.曹植〈七啟〉:「玄微子隱居大荒之庭,飛遯離俗澄神定靈。」
楊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主張抗擊金人,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誠意」,嗜茶如命。後因奸相韓侂冑專權辭官居家,隱居十五年不出,開禧二年(1206年)憂憤而死。臨終前寫下「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長子楊東山。其詩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則棄之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自述:「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終於自成一家,即嚴羽《滄浪詩話》所謂「誠齋體」,「誠齋體」的特...
東山之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退職隱居。典同「東山再起」。見「東山再起」條。01.宋.王十朋〈與沈尚書啟〉:「諒興宣室之思,即起東山之臥。」
高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隱居。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賦詩歸來,高蹈獨善。」
驚人一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放開。 (9) 不穀:古代君侯自稱不善的謙詞。此處是楚莊王的自稱。 (10)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
篤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學。《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此君篤學隱居,不與時競,以道樂身。」
山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居山中的士人。《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曉猨驚。」唐.王勃〈贈李十四詩〉四首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