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與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而非改變幼兒」的正確觀念教師同樣要讓家長知道,罹患ADHD最重要的不適改變孩子,而是改變他們對孩子期望;關鍵在於調整環境以配合ADHD幼兒的需求,而非改變兒童來適應環境。3.致力建立幼兒自信患有ADHD的孩子,遭受到無知的外界很多責難、排斥、懲罰;因此,老師必須協助家長建立起患者的自信心,找出ADHD孩子的長處、優點,幫助他們盡量朝自己的優勢來發揮,給予他們比一般兒童更多的鼓勵,以建立自信與自尊。 二、藥物治療目前醫學上使用治療ADHD兒童病徵的藥物,分別為興奮劑(stimulants)、抗抑鬱劑(anti-depre...
目標中心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在基本能力上的成就,其所評量的效能層面,包括了安全和諧的環境、明確的學校任務、教學的領導、高度的期望、學生學習的時間、教學課程的協調,以及家庭學校間的關係。目標中心模式雖有其價值,但也遭到許多學者的批評:1.太重視官方目標或行政人員的目標,而忽視教師、學生及社會目標。2.忽是潛在、隱而不顯的非正式目標和程序。3.忽視學校組織追多重且相衝突的目標。4.忽視環境對組織目標的影響,組織目標是動態的,而且標模式則是靜態的。5.組織目標是迴故性的,可用來確認學校和教育人員的行為,卻不能用來指導他們的行為。6.組織的官方目標不一...
獨斷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在運用上可以依照該模式作選擇或是交互使用,以下以獨斷訓練模式介紹,一言蔽之,教師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期望遵守與不遵守期望的後果。 內容說明獨斷訓練模式主張教師應該讓學生瞭解自己的期望,遵守期望與不遵守期望可能產生的後果。例如說:教...
成果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成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要求學生透過完成一項活動或創造作品以展現其所學之知識或技能。(註1)目錄1 教師使用成果評量的過程1.1 設計成果評量1.2 明確說明期望之結果1.3 選擇評鑑之焦點1.4 建立評量的場景1.5 設計評鑑方法2 有效標準四元素3 評鑑學習者表現之另類方法3.1 系統的觀察(systematic)3.2 檢核表(checklist)3.3 配分表(rating scales)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教師使用成果評...
極端組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總收入等因素或其混合指標來衡量)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力,再根據各校學生的平均家庭背景,推算出平均得分的期望值,畫出一條迴歸線。如果一枚實際平均得分顯著的高於其期望值,便算是有效能學校;實際得分和期望質差不多者為普通學校(average school);實際得分遠低於期望值者,便是無效能學校。Stringf...
輸入─產出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利用統計回歸法求得社經地位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力,並根據各校學生的平均家庭背景,算初期平均得分的期望值,劃出一條迴歸線。如果一校實際平均得分顯著高於期望值,便是有效能學校,反之則否。根據該研究架構中發現:經濟資源的變項(如師生比率、師資職前訓練、教師薪給、學生成本、學校設備、行政人員素質),對學生成就的影響相當少,大部分的差異是來自於家庭背景的影響。此乃顯示,學校所投入的各項資源,對學生成就影響不大,最主要還是學生本身背景的因素。所以,學校的影...
刻骨銘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死有餘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罪惡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社會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成員對其他成員產生具有互動或溝通意含的動作及其表現方式。
欲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期望。《董西廂》卷一:「又沒個親知為伴侶,欲待散心沒處去。」也作「欲要」。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