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肯定地說。如:「未查明案情前,沒人敢斷凶手是誰。」
口無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皆合道理,無需經過選擇。《孝經.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非道不行;口無擇、身無擇行。」《後漢書.卷三九.劉般傳》:「數年,楊州刺史觀恂薦般在國口無擇、行無怨惡,宜蒙旌顯。」今也誤用來指人說話隨便,詞未經考慮即脫口而出。如:「他生氣時,往往口無擇,因此很容易得罪人。」也作「口不擇」。
書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不盡意。』」指內心的意思,難以用文字完全表達。《三國演義》第二六回:「書不盡,死待來命。」
逆耳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勸誡的語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無名氏《四馬投唐.楔子》:「誰想此人不聽某之,他久後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興兵,逆耳忠不肯聽。」也作「忠逆耳」。
無可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可以忌諱掩飾的,可以坦白說出。如:「事實俱在,無可諱,這個計畫的確失敗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誇大的辭。《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侈無驗,雖麗非經。」
2.誇口。如:「他整日胡作非為,還敢侈仁義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的跡象。唐.許康佐〈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事寧同於想像,理實閟於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不涉理路,不落筌者,上也。」也作「詮」。
握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反目後又重新和好。如:「經過一番調停,他們兩人終於握手和。」
或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語很多,偶而才說到關鍵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還金術.術下》:「凡我同志,庶幾於此者,要在細求真訣,務以師授,不可以諛聞淺說,多或中之義,所希企及矣!」
善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善的語與良好的行為。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我料賢弟必有嘉善行,教訓老夫咱。」也作「嘉懿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