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4.53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便胡說或指荒唐無稽的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梁掩其口,曰:『毋妄,族矣!』」《西遊記》第三七回:「聽汝之,憑據何理?妄禍福,扇惑人心!」也作「妄說」、「妄語」。
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花巧語」。見「花巧語」條。01.《崇禎本金瓶梅》第七五回:「好個說嘴的貨,我聽不上你這巧花語,可可兒就是熱著我來!」
默默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悶不吭聲。元.任昱〈沉醉東風.翡翠屏間〉曲:「上苑春,長門怨,對黃昏默默無。」《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卻說翠環聽了這話,不住的迷迷價笑,忽然又將柳眉雙鎖,默默無。」也作「嘿嘿無」。
猩猩能不離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猩猩縱使能說人類的語,但仍不脫禽獸的本性。比喻人應有禮,方可成為文質彬彬的君子。《禮記.曲禮上》:「鸚鵡能不離飛鳥,猩猩能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不亦禽獸之心乎。」
拙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擅長辭令、不會說話。如:「他雖在公眾前拙於辭,但運籌帷幄,無人可比,很適合做幕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多。《禮記.內則》:「慎而寡者,使為子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草率不謹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不脩邊幅。」《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戒輕,曰恐屬垣有耳。」
無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傲慢無禮。《四遊記.東遊記.第四九回》:「此子前者出無狀,且燒吾海。」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王老先生,我看此人出無狀,何不置之外任?」也作「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忿恨或埋怨的話。《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孔明只做不知。」
木訥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鈍而不善辭。如:「他雖然木訥無,卻是滿腹經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