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誠者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者天道是說天道真實無妄,所以能生化萬物。〔中庸〕後半部,主要以「誠」來形容並說明天道及聖人之道。誠的意義,可從以下原文的分析而看到。
1.原文是「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第二十章) 這是從治民之道層層往內推,說明反身而誠是順親、信友、獲上、治民的根本,而明善又為誠身的根本。人若能使身而誠,即努力使自己的作為是真誠地為善,則他的作為,一定有真實的力量,且有一定的效果。〔中庸〕這段話,在〔孟子〕中亦有相近的陳述... |
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家庭賴以維持的規範。《易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婦婦,而家道正。」
2.家產、家業。《南史.卷六二.徐摛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為粥,不能常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鍾愛,把他縱容得志氣極高。」也作「家道兒」。
3.家庭運道。《紅樓夢》第六回:「我們家道艱難,走不起,來了這裡,沒的給姑奶奶打嘴。」
|
道家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是指先秦時代以老子所提之「道」為核心的一個思想派別。〔史記‧太史公自序〕提出了道家一詞,但依據胡適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的分析:司馬談父子所謂的道家是廣義的,乃「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其實是綜合儒、墨、名、法諸家的雜家;狹義的道家,才是指老莊一系的思想,主要的見於〔老子〕和〔莊子〕二書。
以老子為道家的創始人,他說的「道」是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生成與變化的。勞思光解析老子的思想根基是「常」、「道」、「反」,其思想中心是「無為」與「無不為」,至於 「守柔」、「不爭」與「小國寡民」則是無為觀念的開展。老子認為「道」是萬物萬有遵循的規律,萬物萬有變化無常... |
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領悟真理。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則之三》:「此樂非但忘貧,兼可入道。」
2.出家,皈依宗教。《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高陽王寺》:「及雍薨後,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
憂道不憂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心大道不能行之天下,而不以個人的貧困為憂。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
便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馬路兩旁供行人走的道路。
2.便捷的路。如:「這是通往泰山的便道。」
3.順路。《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鴈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4.便說。如:「朋友重情誼,只要是合於禮法的事,便道是赴湯蹈火,亦不推辭。」
|
天道循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報應的天理。即善惡有報。《忠義水滸傳.引首》:「後來感的天道循環,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
|
道而不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不走小路,以免遇險。《呂氏春秋.孝行覽.孝行》:「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隋唐演義》第一一回:「豈不聞君子道而不徑,舟而不遊;跬步之間,不敢忘孝。」
|
要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要的道路。如:「這個路口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三國演義》第九七回:「不若令一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將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
2.比喻有權勢地位或有權有地位的官員。《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倘拼得些銀子央要道挽回,不過對調個地方,全然沒事。」
3.切要的道理。《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
|
晏幾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宋臨川人,晏殊之子,約為仁宗至徽宗時人。少年生活富裕,晚年則窮困潦倒。曾官太常寺太祝,監潁昌許田鎮。能文,尤工樂府,所作曲折頓挫,直逼花間。著有小山詞一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