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86.44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宋.陸九淵〈祭呂伯恭文〉:「同志合,惟公不二,拜書乞銘,公即揮賜。」也作「合志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了別人的圈套。《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我常時見他端端正正,還是黃花女兒,不像要尋野食喫的,怎生著了你的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定是一夥大拐子,你們著了他兒,把媳婦騙的去了。」
德成規前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成規前期是德認知發展的第一期,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郭爾保(Lawrence Köhlberg, 1927~1987)於一九五八年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十歲至十六歲青少年德思考與選擇模式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s of Moral Thinking and Choice in the Years Ten to Sixteen)中所提出;此層次通常是四歲至十歲的兒童,以及大多數犯罪的青少年或成人。
  郭爾保述說在此層次的兒童,服從於文化的規則和是非善惡的標準,但是根據行動之身體的或快樂的結果(如懲罰、獎賞、交換利益),或根據宣布這些規則和標準者的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曾任東荊州刺史,為政威猛。勤奮好學,歷覽奇書。著有《水經注》四十卷,文辭清麗,為兼具地理與文學價值之佳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斥責。
無親常與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正,惟降福於善人。《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或曰:『天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徒從師學藝,期滿藝成稱為「出」。也作「出師」。
2.開始從事某種行業。如:「他剛出時,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衰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霉鬼、掃把星。指運氣差,諸事不順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思想觀點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竺生(355至434年),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鄉)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他主張佛性人人“本有”,認為法顯所譯六卷《泥洹經》經義不夠圓滿,提出一闡提迦,即佛教用來稱呼不具信心,斷了成佛善根的人,也可成佛。此說受到“舊學僧黨”的攻擊,被逐出建康。後來大本《涅盤經》在涼州譯出,其說得到證實,於是在廬山宣講此經。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  竺
德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責任」從消極方面言,蘊含因行動而接受譴責的意願;從積極表現方面言,必須含有一種義務感。所謂義務感是指一種德決定加在一個人身上的感覺。凱衣(William Kay)使用此詞,指一種已經發展的德動力形式。如此一個已經達到根據理性與利他主義的原則來做成德決定的人,應該採取實際的行動,來執行已經做成的德決定。更進一步說,為了使已經做成的德決定加速行動,屬於個人本身的需求可能必須延緩,在這種情境下,德動力就會要求個人延緩個人需求的滿足,此種要求力量即是德責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