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4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波反映的光影。明.李流芳〈遊西山小記〉:「西山匌匒,與波光上下。」明.譚元春〈再遊烏龍潭記〉:「電尤奇,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於雨,作金銀珠貝影,良久乃已。」
蒼狗白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發生。」裡面有二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演變成「白雲蒼狗」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世事變無常。出現「白雲蒼狗」的書證如清.姚鼐〈慧居寺〉詩:「白雲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
黃粱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盧生自嘆窮困,呂翁便取出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卻尚未蒸熟。見《太平廣記.卷八二.呂翁》。比喻富貴榮華如夢一般,短促而虛;亦比喻慾望落空。《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應進士舉,遊長安酒肆,遇正陽子鍾離先生,點破了黃粱夢,知宦途不足戀,遂求度世之術。」也作「夢覺黃粱」、「夢熟黃粱」、「黃粱一夢」、「一枕黃粱」。
2.雜劇名。元馬致遠撰。取唐代沈既濟《枕中記》故事敷演而成。演呂洞賓感黃粱夢境,嘆人世虛的故事。
尋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找探問。《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曾誤遺火延及它舍,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紅樓夢》第九十八回:「且黛玉已歸太虛境,汝若有心尋訪,潛心修養,自然有時相見。」
不生不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現象,只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現象的本體,人們察覺到的現象,只是個相。因此現象既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當然也無所謂滅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南朝齊.王巾〈頭陀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
統整教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性及挑戰性。7.直覺與統整學校必須教授多重感官性的,多科際性的,以及統整的課業。教師宜鼓勵學生運用想、想像以及視覺官能來學習。更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統整教育模式英文關鍵字: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IEM 參考資料黃光雄著。課程與教學,1996年初版,頁78-79,師大書苑。
巧奪造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巧奪天工」。見「巧奪天工」條。01.晉.郭璞《葬書.外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闕,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巧奪造化。」(源)02.宋.梅堯臣〈傳神悅躬上人〉詩:「子誠丹青妙,巧奪造化深,妍媸必盡得,妄恐交侵。」 
泡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現象變化不定,毫無實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泡影。」
浮光略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
自毀長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城,比喻可資倚重而堅不可摧的本錢或力量。自毀長城指自己毀掉了優勢或前程。如:「談判只不過是對方的緩兵之計,我等不可存有任何想,免得自毀長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