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時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
西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西邊的門。《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唐.白居易〈履道西門〉詩二首之一:「履道西門有弊居,池塘竹樹遶吾廬。」
|
據經引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引經據典」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六二.荀幹鍾陳列傳.荀淑》(荀爽)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漢濱,積十餘年,以著述為事,遂稱為碩儒。黨禁解,五府並辟,司空袁逢舉有道,不應。及逢1>卒,爽2>制服3>三年,當世往往化以為俗。時人多不行妻服,雖在親憂猶有弔問喪疾者,又私謚4>其君父及諸名士,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
|
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官、當官或在官署任職。《管子.明法》:「行貨財而得爵祿,則汙辱之人在官。」《蕩寇志》第七回:「該犯情急,膽敢拒捕,殺傷在官人役,攜其女陳麗卿棄家遠遁。」
|
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智有謀略。《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鮮卑傳》:「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
|
用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施展才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
眾望所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
機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迅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云:『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劉孝標注引《支遁傳》:「遁神悟機發,風期所得,自然超邁也。」
|
大山小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南朝梁時,何點、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隱居,前者號為「大山」,後者號為「小山」。明周肅王之後,睦㮮、安𣵿俱有學行,人稱睦㮮為「大山」,安𣵿為「小山」。故後來也用以稱呼同時享盛名的兄弟倆。
|
全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完全獲勝。《管子.兵法》:「發乎不意,故莫之能應也。故全勝而無害。」《三國演義》第五三回:「今日全勝,吳兵遠遁,將軍何不卸甲安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