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敗利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功失敗與順利挫折。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行誼》:「人之毀譽欣戚,事之成敗利鈍,己之死生禍福,皆所不顧也。」
|
旅行成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行成本法是屬於環境經濟學上評估公共財與環境財等非市場財貨之價值的間接評估法,係透過觀察消費者在相關市場的行為顯現其對非市場財貨的評價。旅行成本法概念是源自1947年Hotelling對消費者到旅遊區的旅遊行為與環境品質關係之分析而來,Clawson(1959)據此首創旅行成本法,為估計旅遊需求函數的主要方法。旅遊需求函數是指旅行次數與環境品質、旅行成本等變數之關係式,當環境品質改變時,利用此關係式可計算出消費者剩餘的變動,此即環境品質改善的社會效益。
|
嗜痂成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愛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種癖好。參見「嗜痂之癖」條。
|
積習成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習慣久了即變成風俗。晉.申紹〈上疏陳時務〉:「宰相侯王,迭以侈麗相尚,風靡之化,積習成俗,臥薪之諭,未足甚焉。」
|
不成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才能平庸而無用,沒有出息。如:「他這人整天遊手好閒,真不成材。」也作「不成才」。
|
長大成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育成長為成年人。《紅樓夢》第三三回:「如今寶玉年紀小,你疼他;他將來長大成人,為官做宰的,也未必想著你是他母親了。」
|
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音樂完畢為一章。引申為發展到一定階段或規模。《孟子.盡心上》:「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2.作成文章。如:「出口成章」。《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
3.成條理。如:「順理成章」。《文選.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成氣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候,指能力達到某種水準。「成氣候」指有所成就或發展前景,且有一定的影響力。如:「已成氣候」。清.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磨難曲.第三○回》:「他就有三四萬人,也不成氣候,何勞萬歲慮。」
|
繼之者善,成之者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易‧繫辭上〕五章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就易理而言,道之體為太極,道之用為陰陽。而孤陽不立,孤陰不生,宇宙萬物生成之道,在於陰陽交會。萬物係由陰陽所構成,而原本陰陽二元,明潔純淨,故無不善。這種純然不雜之氣,所化合而成的生命元素,當然承繼原本之純善,故曰「繼之者善」。再由生命元素構成人與萬物,在人生成之後,上天所賦予之性,必然是純淨之善性,故曰「成之者性也」。孟子主張性善論即本於此。是從道體之善推衍到人性善的一種說法。
從廣泛的一面來看,繼一陰一陽之道者,即是萬物之化生,本章中有「生生之謂易」一句,〔繫辭下〕第一章中有「天地之大德曰生」,似乎可以把... |
生存-關係-成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存-關係-成長理論是由耶魯大學教授阿德佛(Clayton Alderfer)將馬士洛(A.H.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加以修訂,使與實證研究更為一致。阿德佛認為人類有生存(existence)、關係(relatedness)、成長(growth)等三種核心需要。這三種需要的名稱,各取其英文字首組成,故又名為ERG理論。這三種需要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生存的需要是指維持生存的物質條件,與馬士洛的生理與安全感的需要相對。關係的需要是指人際關係的圓滿和諧,與馬士洛的社會的需要相對。成長的需要則是指個人追求自我發展的欲望,與馬士洛的尊榮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相對...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