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步自封」係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 「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著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講求的忠孝仁義不同。所以當有人向他借老莊的書來看時,他便勸這位朋友打消這個念頭。既然已經學習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讀老莊,免得像《莊子》裡的燕國人一樣,要學趙國人優雅的步姿,結果非但沒學成,連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國。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為酒癮一上來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數(Number)(註2)1.1 數的發展(註2)1.2 平方數與立方數1.3 開方1.4 分數1.5 正數與負數(註1)1.6 關鍵字1.7 參考書目 數(Number)(註2)任何事物量存在的多少為數。數是人們識事物的開始,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在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打交道的過程,就有了數字的概念。數字的概念最初是由1、2、3….這樣的自然數開始的。考古證據顯示,人類用骨頭當計數工具。最古老的是一根猩猩的骨頭,上面劃了29到刻痕,這可能是紀錄月亮圓缺的紀錄,很像納米比亞目前仍在使用的「曆杖」。 數的發展(註2)西...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釋義 撲朔︰跳躍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 3.用法 本意謂兩兔並走,雌雄莫辨。今用以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清楚。 4.義近.義反 義近 難以捉摸、盤根錯節、混混沌沌 義反 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5.例句 偵探已從撲朔迷離的案情中,找到最關鍵的環節,破解這個難題。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論語.公冶長》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貢覺得孔圉生前的為人,不適合取「文」這個諡號,因為他並不溫文儒雅。於是問孔子說:「孔圉為什麼會有『文』這個諡號?」孔子為「文」可以做另一種解釋,因此回答說:「他天資聰穎又好學,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會感到羞恥,這樣的行為就可以給他『文』這個諡號了。」後來原文中的「不恥下問」就用來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自、自封。如:「稱帝」、「稱霸」、「俯首稱臣」。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罪,兩次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卒諡文毅。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中,陳亮為孝宗親政以來,在人事問題處理上,未有成效,主要是孝宗把優柔寡斷當成仁心,把警誡曉喻當成義行,把籠絡控制當成禮貌,把關照設防當成智慧,可是皇帝是天縱英才,怎麼會犯下這種錯誤呢?陳亮所以提出建議,除非天下有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或強大的敵人正在迅速發展,否則不應該對天下百姓做出太多的限制。後來「方興未艾」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態正在蓬勃發展。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惡草,俗稱狗尾草,葉與禾苗相似,難以辨。「良莠不齊」,謂好壞參差,素質不一。※語或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 △「參差不齊」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大加讚賞,為左思的成就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由於這些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錄,以致洛陽的紙價上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洛陽紙貴」,用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