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30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顧炎武〈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詩:「門前有客跨青牛,倒屣相迎入便留。不覺人間非甲子,已知天外是神州。宣尼願在終浮海,屈子文成合遠遊。笑指八仙皆上座,從君今日老糟丘。」
雞皮鶴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五燈會元.卷二○.東山齊己禪師》:「漸漸雞皮鶴髮,父少而子老,看看行步躘踵,疑殺木上座。」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僧侶。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0卷,並請太宗作經序。十月,譯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並悉心從事翻譯佛經。永徽三年(652),奏請建塔以安置經像,經高示敕許,乃於大慈恩寺西院營建雁塔。玄奘“親負簣畚,擔運磚石,首尾二周(年),功業始畢”。  顯慶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為瑣事所擾,遂遷居玉華寺,致力譯經。顯慶五年,始譯《大般若經》。此經梵本計二十萬頌,卷帙浩繁,門徒每請刪節,玄奘頗為謹嚴,不刪一字。至龍朔三年(663)終於譯完這部多達600卷的巨著。此後,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岸,隔水聞清磬。山水曠蕭條,登臨散情性。  稍指緣原騎,還尋汲澗徑。長嘯倚亭樹,悵然川光暝。 澄秀上座院  繚繞西南隅,鳥聲轉幽靜。秀公今不在,獨禮高僧影。  林下器未收,何人適煮茗。 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  攀崖複緣澗,遂造幽人居。鳥鳴泉穀暖,土起萌甲舒。  聊登石樓憩,下玩潭中魚。田婦有嘉獻,潑撒新歲餘。  常怪投錢飲,事與賢達疏。今我何為答,鰥寡欲焉如。 曇智禪師院  高年不復出,門徑眾草生。時夏方新雨,果藥發餘榮。  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身名兩俱遣,獨此野寺行。 起度律師同居東齋院  釋子喜相偶,幽林俱避喧。...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
輩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族或世交中長幼的次序。如:「論輩分,由您入上座,當之無愧。」《官場現形記》第二五回:「黑大叔又回過臉兒朝賈大少爺説道:『你父親叫我大叔,你是他兒子,怎麼也叫我大叔,只怕輩分有點兒不對罷?』説完,哈哈大笑。」
導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指引導眾生去迷就正的人為導師。《新名詞訓纂.學屬.導師》引《佛報恩經》:「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長樂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上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上座,貴客座位。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第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請就上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