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4.5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毛以遂〈曲律跋〉(據明.王驥德《曲律》引)余不諳詞法而酷好詞致,猶憶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陰署中,獲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譚(藝)1>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間舉古傳奇若雜劇中瑕瑜處相質,先生輒頤解首肯,謂可與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攬,自宮調以至韻之平庂,聲之陰陽,窮其元始,究厥指歸,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譚:談論藝術。譚,同「談」。,本為「執」之異體,疑當作「藝」。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óng rì yuè釋義︰即「不共戴天」。見「不共戴天」條。 01.《三國演義.第五八回》:「今令先君被操所害,此將軍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讎也。」 參考詞語︰不共天地注音︰ㄅㄨˋ ㄍㄨㄥˋ ㄊ|ㄢ ㄉ|ˋ漢語拼音︰bù gòng tiān dì釋義︰即「不共戴天」。見「不共戴天」條。 01.《三國演義.第五八回》:「今令先君被操所害,此將軍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讎也。」 參考詞語︰不共之仇注音︰ㄅㄨˋ ㄍㄨㄥˋ ㄓ ㄔㄡˊ漢語拼音︰bù gòng zhī chóu釋義︰比喻極深的仇恨。見「不共戴天」條。 01.《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領土。《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晉.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東周列國志》第二八回:「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有誠意的。如:「虔誠」、「虔敬」。《左傳.成公.十六年》:「虔卜於先君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悲傷、傷悼。如:「哀痛」、「悲痛」。《史記.卷五.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匿。《左傳.昭公七年》:「吾先君文王作僕區之法。」孔穎達.正義引服虔云:「僕,隱也;區,匿也。」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四年》四年,春,衛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脩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1>之也。夫州吁2>,阻兵3>而安忍4>。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5>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
束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的「拱手無措」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出現「束手無策」的書證如宋.王柏〈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今正恨襄樊失守,人物眇然,蓋於安平無事時,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國到了極點,大家都來親近晉國。晉國要秦國做個了斷,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共處。」同年五月,晉國和諸侯國聯軍,打敗秦國。後來原文中的「痛心疾首」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痛恨到極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