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偷換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中小學的教師手冊內編入「性別平等」以及「包容不同的性傾向」的相關內容。偷換概念:「教育部支持並鼓勵同性戀,推廣濫交行為。」[1]外部連結參考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排除拒絕、摒棄不用。如:「排斥」、「同性相斥」。《漢書.卷六.武帝紀》:「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
排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修辭學上的辭格。連續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達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稱為「排比」。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頤〈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性質的人因政治或經濟等目的而組成的團體。如:「幫會」、「馬幫」、「丐幫」。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及公平的教室氣氛。8.重視個人增能、正向自我效能、自我價值感與社會重建的信念。9.重視差異性與共同性。尊重個體不同的性別、種族、族群、宗教、價值、生理、心智能力,但也要引導學生致力於自由、平等及正義。10.相信教師的角色與責任是為每個學生提供有效及增能的教學。 參考書目劉美慧 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花蓮師院學報11期(2000/12) 。P115-142何縕琪、林喜慈(2006):文化回應教學之實踐與省思:一個多族群班級的行動研究頁。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民 95,第 2 期。P39-40陳嘉...
普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泛存在的、具共同性質的。[例]我國國民的生活水準已普遍提高。
概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理則學上的歸納法。由分析若干事物得其共同性,推而界定其全類事物也都有此特性。
轉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它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種與本質截然不同之事物的修辭法。作用在於增加「人生情趣」。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我沒有夸父的荒誕,但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將「晚景的溫存」與「偷嘗」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語句結合在一起,使原來平鋪的敘述更加生動。
史楚普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詞表現的顏色時,受到的影響會比單純色塊大。第三部份的結果發現會產生練習效果而干擾實驗結果,還發現不同性別間也存在些微差異。(註二) 如何進行史楚普實驗史楚普實驗又稱為顏色與文字衝突實驗(color-word conflict test),可以用來評價抑制習慣行為的能力。在隨機安排的文字組合中,依序快速唸出該字詞的顏色名稱,比較念完兩種組合的時間差異。實驗的第一階段,試題中的字詞顏色與字義相符沒有干擾,第二階段則兩者不相符,要求受試者唸出字詞的顏色(而非字義所代表的顏色),於有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測驗。結果顯示受試者會因干擾...
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認識。通常都是指在同種類的多數事物中,將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如白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