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憐憫、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桑代克學習三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隨個體身心準備狀態差異而異。個體在需求狀態下反應時,將因反應而獲得滿足,有過滿足的經驗,其後在相同情況下會出現相同反應。效果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視反應後是否能獲得滿足的 效果而定。對預先設定的刺激表現反應,反應後獲得獎賞,則使刺激反應聯結增強。
角色取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取替發展順序知覺性角色取替→認知性角色取替→情感性角色取替。認知性與情感性角色取替被認為能促進同情心,並且與利社會行為相關。 角色取替理論 賽爾門(Selman)角色取替論賽爾們認為當兒童能區辨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時,就能瞭解自己與他人觀點的不同。賽爾門主張角色取替的發展與認知發展相關,呈階段性,是漸進發展的,其角色取替論發展階段共分5階段:第0階段─自我中心期(3~6歲):認為自己所想的就是別人想的。第1階段─主觀期(6~8歲):發現別人的想法可能與自己不同,但自己無從瞭解。第2階段─自我反省期(8~10歲):具第二...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的命運,作〈黃鳥〉一詩以悼之,其內容反映了人民對統治者無理要求的憎恨與無奈,並傳達出對受害者的無限同情。其中一段說道:黃雀交交地悲鳴,棲息在酸棗樹上。是誰要跟著穆公去殉葬呢?是子車奄息啊!才德出眾的奄息,走到將活埋自己的墓穴之前,禁不住恐懼而全身戰慄。蒼天啊蒼天,為什麼要殺害這樣的好人啊?若能救贖他的性命,我願代他死百回。其中「惴惴」是形容恐懼的樣子。典源又見《詩經.小雅.小宛》,此詩內容是在諷刺周幽王的無才無德,並勸誡自己兄弟在亂世中要潛跡以避禍。其中「惴惴小心,如臨于谷」則是表述在深谷之前,謹慎恐懼的樣子。後來「惴惴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
抱痛西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義3 成語故事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語義 痛,哀慟。西河,戰國時代魏國的地名。形容人喪子之痛。亦作「西河之痛」。 成語故事孔子的弟子子夏講學於西河時,曾經當過魏文侯的老師。後來他的兒子死了,子夏痛哭過度而致雙眼失明。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喪明之痛 相反詞 弄璋之喜 例句王老伯晚景淒涼,如今又抱痛西河,十分教人同情
給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提供。如:「給予關懷」、「老闆知人善任,依據員工的專長,給予合適的工作。」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能回到後宮,來負責清潔灑掃的工作,我就死而無恨。請求陛下可憐我,讓我留下這條小命。」元帝聽了深表同情,再三安慰石顯,又重重賞賜一萬萬的錢財給石顯。這兩個典源一用「任勞」,一用「任怨」,後來被合用成「任勞任怨」,形容人做事熱心負責,不辭勞苦,不怕嫌怨。
扼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握腕,以表示內心的情緒:(1)失意的樣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2)憤怒的樣子。《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王義方》:「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奮。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白行簡《李娃傳》:「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4)表示同情與惋惜。《螢窗異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爍金,負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於這個小兒子鍾愛特甚,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也作「搤腕」。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子.九守》老子曰:「天道極即反,盈即損1>,日月是也。聖人日損而沖氣,不敢自滿,日進以牝2>,功德不衰,天道然也。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好貴而惡賤,眾人為之,故不能成,執之,故不能得。是以聖人法天,弗為而成,弗執而得。與人同情而異道,故能長久。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
惺惺相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才智相當的人彼此同情、憐惜。如:「共同走過艱辛歲月的他們,發展出惺惺相惜的情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