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異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書思慕闕廷,願親帷幄,帝不許。後人有章言異專制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帝使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謝曰:「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臣以遭遇,託身聖明,在傾危溷殽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敕,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詔報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六年春,異1>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渴望、懇求。如:「希求」、「希冀」。《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憲威權震朝庭,公卿希旨,奏憲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必有盛才重譽改革體裁者,實吾所希。」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
橫行霸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次接見時,兩人越聊越投機,不自覺地越坐越近,一連好幾天都不厭煩。這裡的「霸道」指的是不顧仁義,以威權統治國家。經過後人沿用,則引指做事蠻橫不講理的意思。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橫行霸道」,用來形容凶橫不講理。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杜周傳》1>其春,丞相方進2>薨3>,業上書言:「方進……專作威福,阿黨4>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5>無所畏忌,欲以熏轑6>天下。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以儒雅緣飾吏事,號為「通明相」。後因政治...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11卷其中,《鄒氏傳》和《夾氏傳》今已不存《漢書・藝文志序錄》:“《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公羊傳》和《穀梁傳》成書於西漢初年,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所寫,稱為今文。左傳有兩種,一種出於孔子舊居的牆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體寫的,稱為古文;一種是從戰國 (中國)|戰國時期的荀子|荀卿流傳下來的。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說:“左...
不合時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合時勢需求或與時代風氣不相容。[例]威權式的教育如今已不合時宜。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己身。然而眾子之後背負的罪惡感,也使其強化對父親的回憶,並予以祭拜。超我便如此取代父親,形成內化的威權之源。部落內也由此產生亂倫與婚姻的禁忌,並以像徵性的動物犧牲(獻祭)(sacrifice)取代儀式性的活人宰殺。《摩西與一神論》(Moses and Monotheism)一書,則根據佛氏裡論重建聖經歷史,然而聖經學者與歷史學史家,因其說法與現存可信史料不符,不予接受。弗氏思想在《幻像之未來》(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一書另有發揚。論及宗教為一種幻像(illusion),佛氏強調其為一幻奇結...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主題,以別於主流文化。由於年齡相仿的學生面臨相同的情境(例如完成學校作業、通過考試、應付父母的威權、心理的困擾⋯等),經由彼此的相處與社會互動,將會發展或形成一套特有的價值觀、態度與生活方式。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可從個人、學校及社會三方面加以探討(李佳玲,2002):個人方面:學生在身心各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特性質將形成其次級文化中的某種特色。學校方面:學校氣氛、師生關係以及同儕團體的規範均會影響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社會方面:由於發展與變遷過於快速,導致固有文化體系的脫節、新舊文化的衝突以及價值...
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摧枯拉朽」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