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宗教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信仰或儀式有關的音樂。
宗教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時,因羅馬教會日趨腐敗,歐洲各國遂有一連串的宗教改革運動。如以德人馬丁路德為首,提倡革新宗教之說,領導修改羅馬天主教部分教義,主張基督教教旨,以聖經為信仰的最高原則,各國多附和,遂有新教派的建立。此外瑞士賈爾文、英國亨利第八亦相繼響應,自此西洋宗教分裂成許多派系。
宗教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紛爭所引起的戰爭。如十六、十七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後,西班牙國王派遣無敵艦隊征英之役,其藉口便是捍衛舊教,討伐新教。三十年戰爭更為慘烈,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壓迫境內新教活動,遂由內戰演變成國際性戰爭,所幸戰後各國簽訂條約,確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並承認各新教教派的獨立地位。
宗教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心理學目的在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或原則,探討個人信仰宗教的淵源與變化,並研究信仰行為或宗教經驗,和社會環境、個人性格、背景、心理健康與道德偏愛等課題的關係。在應用領域方面,則有牧靈諮商(pastoral counseling)等宗教途徑的心理治療。
  除了哲學思辯方法外,宗教心理學探討問題的主要途徑有:量化分析、個案研究、實地研究、歷史與傳記資料分析等。不過由於信仰、信念、自我奉獻與改宗異教等行為,不容易確切的界定與測量,宗教心理學的科學發展一直很緩慢。
  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宗教心理學的研究已經很普遍,不但佛洛依德(S. Freud, 1856~1939)...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說主張藝術的起源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原始民族驚異於大自然的神祕變化,如日月的晦明、萬物的生死、草木的榮枯以及風、雲、雨、雷、電、雪等之變化不測,隨時都足以震憾初民之耳目與心靈,而使其發生驚異疑懼之感情,在不明其所以然的情況下,乃產生有「神」的存在想像與信念,而生崇拜的念頭。初民把這種欽敬崇拜的意識化為具體的行動表現,就有所謂自然崇拜(如對太陽、月亮、大地、火、水、山等的崇拜)、動植物崇拜(如對蛇、牛、象、猴、貓等)、圖騰崇拜(如美洲土著的圖騰柱、中國上古的官龍等)、靈物崇拜(如石、齒、貝、玉等)、偶像崇拜及活人崇拜(如神像、酋長、國王等)、鬼神崇拜與祖先崇拜(由輪迴轉世的觀念,而產生描...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劇類型名。為中世紀時在教堂演出與宗教有關的「歌唱劇」。從十世紀到十六世紀有很多宗教劇,它與神蹟劇(Mystery Plays)最大的不同是:神蹟劇是用話劇的形式演出,偶而插入音樂,宗教劇則是以歌唱為主,用拉丁文演唱,歌詞和曲調借自宗教音樂。大多數的宗教劇都是專為復活節和聖誕節而演出,尤其是在節日的遊行典禮及插句朗誦(Tropers)時。許多中世紀的宗教劇都記載在出自十二世紀的著名宗教劇集《Fleury Playbook》中。關於宗教劇的演進歷史,極為複雜,許多地方仍待學者研究中。最古老的一首復活節宗教劇是出自英國溫徹斯特(Winchester)的教會協議規則(Reqularis Concor...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心理學、史學等為基礎,取各教的經典、遺物、禮儀等,加以分析、比較而研究,以明瞭宗教變遷發展之跡的學問。
宗教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宗教教育思潮的主旨,在將宗教活動排除於學校教育範圍以外,藉正常教育方法傳授知能,啟發理想,發展人格,以保障信仰自由,而不讓宗教信仰定於一尊。
  清末民初之反宗教教育運動,可大別為兩類:一為主張信仰自由,反對立「孔教」為國教;一為反對基督教在各地設立學校,進行不合國情之教會教育。
  主張信仰自由,不立孔教為國教所持的理由為:第一,各宗教在中國風行,任人民自由信從,如立為國教後,則分門別戶,入主出奴,勢必互相排擠,互爭勢力,而黨爭之禍,將因教爭而益烈。第二,認為人權平等,五族一家,為我國五族共和之本旨,若強立孔教為國教,易使其他各族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敵視漢族,勢將製造...
宗教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對西方文明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圖書館事業亦然。中世紀起,西方戰亂頻繁,宗教迫害,亦連帶使稍具雛形的圖書館事業停滯不前;儘管如此,羅馬帝國各地的基督徒,不顧種種迫害,紛紛在其教堂內建立圖書館,蒐集基督教作品,以保存及傳播其典籍。西元325年,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正式承認了基督教,使其圖書館亦隨之發展起來;接下來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395-1453年)長達千餘年,建立許多修道院及大教堂圖書館,雖規模不大,但仍成功地保存不少珍貴的基督教經文及古希臘、羅馬典籍,對後來的文藝復興影響頗大。大體而言,宗教圖書館在黑暗時期的中世紀一支獨秀,成為主要的圖書館。
  6世紀中葉,著名...
宗教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信仰是信者與神聖對象間的接觸,必然會產生經驗。為此所有宗教都具某種形態的宗教經驗;信徒即是尋找神聖對象的人。宗教經驗是宗教信仰的核心,雖然表達形態有所不同,有狂蠻的或精緻的,有扭曲的或平穩的,有涉世的或超脫的。即使原始人也如文明人一般,有宗教經驗。
  宗教經驗接觸神聖對象,奧圖(R. Otto)稱之為「令人驚訝與著迷的」感覺,表示神聖對象的不可言喻,一方面高深莫測,另一方面又具吸引人之魅力,於是信者既驚訝又為之著迷。然而此一核心經驗分散在理智、意願與行動各個層面,構成宗教在思想方面的道理,在倫理方面的誡律及在象徵方面的禮儀。此果然已由一般宗教的團體功能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