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諒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諒而詳察隱情。《舊唐書.卷一三五.列傳.裴延齡》:「因事陳請,雖已頻煩,天聽尚高,未垂諒察,輒申悃款,以極愚誠。」唐.韓愈〈答陳商書〉:「略不辭讓,遂盡言之,惟吾子諒察焉。」
|
勘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地調查。《紅樓夢》第七四回:「王夫人正嫌人少,不能勘察。」也作「勘查」。
|
鑒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察。通常用於公文中對上級機關或首長的期望及目的語。《三國演義》第六回:「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鑒察。」也作「鑑察」。
|
查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驗、審察。《紅樓夢》第九九回:「便有幾處揭報,上司見賈政古樸忠厚,也不查察。」
|
洞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清楚。《鏡花緣》第一二回:「為人父母的,倘能洞察合婚之謬,惟以品行、年貌、門第為重,至於富貴壽考,亦惟聽之天命,即日後別有不虞,此心亦可對住兒女,兒女似亦無怨了。」
|
幼兒觀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觀察的方法蒐集幼兒的身體狀況及行為表現的紀錄,根據資料的分析來判斷幼兒之生長及發展情形。由於初生至六歲的幼兒不善隱藏、偽飾,外表的表現就是完整的真實的他,所以了解幼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觀察。有系統的行為觀察是用傳記、日記或行為的詳細記錄,紀錄幼兒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中所出現的行為。最早的行為觀察報告是在一七七四年,裴斯泰洛齊(Ja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出版了他對自已的三歲半兒子的成長紀錄。一七八七年,德國人泰德曼(Dietric Tiedemann)也出版了以自己兒子出生至三歲的成長情形。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觀察其臨床病人,產生有了關於人格發展的理...
|
省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審察。《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實兮,聽讒人之虛辭。」《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唯陛下省察熟念,厚為宗廟計。」
2.內省。宋.蘇軾〈黃州安國寺記〉:「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
體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體會、省思。《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學者當以聖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
2.考察。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奉老爺的言語.著我扮做個貨郎,挑著這繡鞋兒,體察這一樁事。」
|
糾察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糾察工作的小隊編制。
|
洞察機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如:「他眼光銳利,往往能洞察機先,搶得最好的商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