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住在須彌山腰的一座小山,名為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王各居一峰,護持釋迦佛世界的四大洲。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東方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 (6) 忉利諸天:忉利天的諸神。忉利天又作「三十三天」,佛教宇宙觀中,此天位於欲界六天之第二天,係帝釋天所居之天界,位於須彌山頂。山頂四方各八天城,加上中央帝釋天所止住之善見城(喜見城),共有三十三處,故稱三十三天。忉,音ㄉㄠ。〔參考資料〕 《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佛事...
發人深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龍門奉先寺〉詩是杜甫遊覽龍門奉先寺時所寫的。詩中寫到夜晚住在寺院中,幽暗的山谷響起陣陣風聲,月下林木閃爍著斑斑清影。龍門山勢高聳,有如天闕一般,滿天星辰近逼在眼前。寺院高居山巔,睡在雲霧中,寒氣透衣。正要睡醒時,忽然聽見寺院的晨鐘響起,頓時引發人深刻的省悟。後來「發人深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啟發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在清代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這句成語的應用,如《虞初新志》:「明末死於忠義者,較前代為獨盛,特存此一編,以當清夜聞鐘,發人深省。」這是清代張潮評論〈金忠潔公傳〉一文之語。〈金忠潔公傳〉記述了明人金鉉這位忠貞之士的事蹟,而張潮認為明朝末年,為國而死的人士較之前的朝代來得多...
一笑置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僧惠洪(西元1071∼1128),號覺範。所著《石門文字禪》一書,內容輯錄自己生平寫就的詩文。在〈題所錄詩〉篇中他說,他在各寺院道場講述佛法精要,但都不曾想過要將這些言論收錄成書,而弟子惠英卻編了兩本篇幅很大的書,但是臨濟宗是強調頓悟,不以著書立說為志,他覺得愧對九祖的訓示,想將書拿去燒掉。可是一想到惠英這麼好學,只好笑一笑把書擱放在一旁。後來「一笑置之」被用來形容不當成一回事。此外,在陸游〈書夢〉詩和楊萬里〈觀水歎〉詩中,也可看到「一笑俱置之」和「一笑姑置之」的用法,可見「一笑置之」在宋代已被廣為使用。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要錄》、《百寮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她另有《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她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于聖曆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複立為太子。武氏晚年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
古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寺院
五穀豐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穀類作物收成好。指豐年。《西遊記》第四四回:「想是修蓋寺院,他這裡五穀豐登;尋不出雜工人來,所以這和尚親自努力。」《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八回:「自從萬歲爺登龍位之時,時陽時雨,五穀豐登,百姓們安樂。」也作「五穀豐稔」。
冷言酸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言冷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旨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來,叫把寺院廢掉,改為學堂,那時你這寺如何保得住?」
化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與仙佛結下善緣,故稱為「化緣」。《西遊記》第二○回:「那老兒聽得這篇言語,哈哈笑道:『原來是個撞頭化緣的熟嘴兒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裡有兩個小和尚都去化緣,因此寺中冷靜,無人走動。」也稱為「募化」、「求化」。
2.與俗世的因緣。唐.白居易〈唐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景德傳燈錄.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緣已終,當歸寂滅。」
冷言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