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本為選擇名山建立寺院。後引申為宗派的創始人。如:「開山祖師」、「開山鼻祖」。
法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寺院中集眾說法的場所,是僅次於大殿的主要建築。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設法座,供宣講佛法之用。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餘。」《西遊記》第七回:「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
香油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施給寺院,用以購買香油供禮佛的錢。《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見一個打香油錢的行者,正在那裡打香油錢。」
橫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掛的匾額。如:「寺院門上掛著字體古樸的橫匾。」
尖言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言冷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尼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王氏心中喜道:『元來是個尼庵』,一徑的走將進去。」也稱為「尼姑庵」。
朝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的方式巡禮寺院或道場。
筒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屬藏族、蒙古族吹奏的樂器。古代用於軍樂,約在西元十世紀,就已使用於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古格王國的宮廷樂隊。銅製,筒身分上、下兩節,上細下粗,上端吹口呈杯狀,下端呈喇叭狀。吹奏時,將號筒扛於一人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上部吹奏。音量宏大,發音粗獷、低沉。多用於喇嘛寺院佛事、儀式樂隊。也稱為「大銅角」、「銅冬」、「銅洞」。
佛圖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一位高僧的法號。本姓帛,西域人,九歲出家,並曾兩度到罽賓學法,晉懷帝永嘉四年來洛陽,時年七十九歲。由於他學識淵博,一時名德如釋道安、竺法雅等皆來受學,門下受業的常有數百人。洛陽一帶也由於他的影響,競造寺院,僧人甚眾。後趙建武十四年圓寂,年一百一十七歲。
山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山中的寺院。唐.溫庭筠〈宿白蓋峰寺寄僧〉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宋.蘇軾〈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