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49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尼姑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也稱為「尼寺」、「尼庵」、「尼院」。
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出家人。[例]寺院中嚴格要求僧人遵守佛門清規。
四大金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佛教宇宙觀欲界六天中的四大天王。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例]在以農立國的中國,四大金剛手中所拿的寶劍、琵琶、傘、龍即象徵著「風、調、雨、順」。 △四大天王
施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養財物、飲食給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今朝無甚事,施主人家化些道糧走一遭去。」《紅樓夢》第一五回:「那時有個施主姓張,是大財主。」
檀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主。譯自胡語。指以財物、飲食供養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時出家人也用來尊稱一般的在家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像你小檀越偷錢買書念,這是極上進的事。」也譯作「檀樾」。
木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法器。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形制有二:一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一為圓狀魚形,誦經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水滸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
長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對戒臘高的比丘之尊稱。也稱為「上座」。(2)寺院的住持和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長老在法堂上高叫:『兩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賠房奩,斷送鶯鶯與他為妻。』」《西遊記》第九回:「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
冷言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言冷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精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寺院。因是精勤修行者所居,故稱為「精舍」。明.錢謙益〈客塗有懷吳中故人〉六首之二:「精舍繙經招淨侶,晴窗鬥墨趁閒身。」後泛指佛寺、道觀。唐.孟浩然〈晚泊潯陽望爐山〉詩:「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回顧金光洞主已失所在,遍視精舍迦藍。」
住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僧職。唐代禪宗興盛後始設置,為寺院的領導,總管僧事的職務。後來道觀亦採用此制。《景德傳燈錄.卷六.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谿以來,多居律寺,雖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貧道乃白姑姑是也!從幼年間便捨俗出家,在這清安觀裡,做著個住持。」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