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習成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效法,蔚為風氣。《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動不動把一個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說:『喲!我兒的哥阿!』這句話相習成風。」《鏡花緣》第一二回:「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兩、三代之久,相習成風,以致菴觀、寺院,停柩如山。」
佛圖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魏時,轄屬寺院的戶口。這些戶口的來源出於犯重罪的百姓和官奴,負責對寺院灑掃及寺產的耕種等工作。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廢除。《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栗。」
佛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奉佛的寺院。唐.李益〈紅樓下聯句〉詩:「佛剎接重城,紅樓切太清。」元.曹伯啟〈九日省舅氏郭西獨行因書所見〉詩五首之三:「浩浩陰風釀宿霾,道邊佛剎記曾來。」
所羅門(Solome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王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寺院建築物之一。內供奉彌勒菩薩,左右為四大天王像,彌勒像的背後是手執寶杵的韋馱像。
當家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寺院住持的俗稱。《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當家的老和尚出來見,頭戴玄色緞僧帽,身穿繭紬僧衣。」
法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設有二鼓,在東北角的稱為「法鼓」,在西北角的稱為「茶鼓」。
解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遊方僧於每年四月十五日始,須擇寺院定居,稱為「結制」;待七月十五日後方可四出行走,稱為「解制」。
那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的佛寺。在今印度比哈爾省巴臘貢(Baragaon)。相傳是帝日王為北印度曷羅社盤社(Rājavamsa)比丘所建,後經歷代國王擴建,成為古印度規模宏偉的佛教寺院,更是七、八世紀印度佛教最高學府。護法、月護、戒賢、月稱等著名論師都曾在此講學,中國高僧如玄奘、義淨等也留學於此。毀於十二世紀。
金邊(Phnom Pen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