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典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中負責寺院雜事或烹飪食物職責的人。《大宋僧史略.卷中》:「次典座者,謂典主床座,凡事舉座一色以攝之,乃通典雜事也。」
山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寺院的大門。唐.李華〈雲母泉〉詩:「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文明小史》第二五回:「那龍華寺路遠哩。平時山門都關起來的,只三月裡才開呢。」
2.寺院。《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絛》:「好啊!出家人幹得好事,敗壞山門,我與你到里正處去講。」
五方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象徵理智不二;左邊第一位為南方寶生佛,象徵福德;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象徵覺性;右邊第一位是西方阿彌陀佛,象徵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來,象徵事業。也稱為「五智如來」。
冷言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言冷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佛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即是道家青牛騎出去,佛家白馬馱將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2. 佛陀的家庭。譬喻佛、菩薩的境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七九:「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遠離諸神、菩薩,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少林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林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於其座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1500餘年。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對外交流中佔據重要地位,少林文化遠播四海、廣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
維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寺院中的職稱,為三綱之一。負責掌管僧眾內外事務,並在早晚課時擔任起腔唱誦、敲引磬領眾的事宜。《敕修百丈清規》卷四:「維那,綱維眾僧,曲盡調攝,堂僧掛搭、辨度牒真偽,眾有爭競遺失,為辨析合會。」
興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工、興建工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候今冬農隙之時,興工板築。」《西遊記》第一二回:「在上興工,起蓋寺院。」
阿蘭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諍處、寂靜處、林野。為梵語Aranyaka或Aranya的音譯。原指遠離村落的人住處,後指一般佛教寺院。《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十四:「阿蘭若者,去村一拘盧舍,有僧住處。」也作「蘭若」、「阿蘭那」、「阿練若」、「阿練兒」。
蕭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蕭子雲書稱蕭寺,後以佛寺稱為「蕭寺」。唐.李賀〈馬〉詩二三首之一九:「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相國行祠,寄居蕭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