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此地無銀三百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相傳民間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裡,上面插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鄰居看到,隨即挖走,另寫上「隔壁張三未曾偷」。比喻想掩飾事實,反而暴露。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嘆觀止矣注音︰ㄊㄢˋ ㄍㄨㄢ ㄓˇ |ˇ漢語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釋義︰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游滬者得未曾有,無不歎(嘆)觀止矣。」 02.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八.古蹟.石鍾山》:「余生平所歷佳山水,若江寧之燕子磯,鎮江之金、焦兩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嘆觀止矣。」 參考詞語︰觀止之嘆注音︰ㄍㄨㄢ ㄓˇ ㄓ ㄊㄢˋ漢語拼音︰guān zhǐ zhī tàn釋義︰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歸莊《尋花日記.卷上》:「蓮華峰尤陡絕,天池亦小山之有名者。從峰頂視之,如在下地,坐臥久之,于吳中之山,有...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顧炎武〈北嶽辨〉馬文升.疏:「自成化以前,初無此語。端肅似未曾見十七史者,道聽塗說,一至於此!」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故云:「盛唐之詩如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3>種種比喻,殊不如劉夢得4>云「興在象外5>」一語妙絕。 〔注解〕 (1) 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號滄浪逋客。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上,且以禪說詩,清人王漁洋本其說而立神韻一派。著有《滄浪詩集》、《滄浪詩話》等。 (2) 浮光略影:浮光,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略影,即掠影,指一閃而過的影子。 (3) 「空中之色」諸句: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飲、食。同「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通「合」、「闔」。如:「為了趕工,他已三天三夜未曾閤眼。」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魏書.卷五九.蕭寶夤列傳》:「寶夤每入室,公主必立以待之,相遇如賓,自非太妃疾篤,未曾歸休。」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歧路燈》第五九回:「譚紹聞心不在焉,竟是未曾聽著。」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以甚乎?」 02.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五.雜劇院本》:「予觀北劇,儘有高出其上者,世人未曾遍觀,逐隊吠聲,詫為絕唱,真井蛙之見耳。」 參考詞語︰井中蛙注音︰ㄐ|ㄥˇ ㄓㄨㄥ ㄨㄚ漢語拼音︰jǐng zhōng wā釋義︰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 01.宋.陸游〈自詒〉詩其二:「自計愚無用,何傷老不諧?人生須廣大,勿作井中蛙。」 參考詞語︰井底蝦蟆注音︰ㄐ|ㄥˇ ㄉ|ˇ ㄏㄚˊ ㄇㄚˊ漢語拼音︰jǐng dǐ há má釋義︰蝦蟆,此指青蛙。「井底蝦蟆」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 01.《五燈會元.卷一○.雲蓋用清禪師》:「師曰:『一缾淨水一爐香。』(僧)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