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4.3901 ms
共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修道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道修明、推廣便是教化。[中庸]有:「修道之謂教。」朱子注說:「修,品節之也。性道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聖人因人物之所當行者而品節之,以為法於天下,則謂之教,若禮、樂、刑、政之屬是也。」據朱子的解釋,天命之謂性及率性之謂道,是形上學意義的語句,是涉及一切存在物而說的,而修道之謂教,則是專就人說。本來道德之性為人所本有,循性而行,便是道,是不用修的,但人的氣稟不齊,有賢愚不肖之別,未必都能依性而行。因人有感性,又有私欲,會障蔽本性,於是要有修治的工夫,以復其性而盡其性。故修道是指人要修明;修治本身的行為,以合乎道。
[中庸]第二十一章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 |
意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
一之謂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已經過分,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左傳.僖公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唐.任蕃《夢游錄.張生》:「酒至白面少年,復請歌。張妻曰:『一之謂甚,其可再乎?』」也作「一之為甚」。
|
天命謂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為「天生萬物」,因而上天所賦予約叫作性,就是生而既有的。〔中庸〕首章(依朱子〔中庸章句〕的分章,下同)說:「天命之謂性。」此句就字面看,可解作本有而非人為的,稱作本性。(參考勞思光〔中庸譯註〕)天是虛說,而天不必是一實體性的天道,或人格性的上帝。但〔中庸〕後半部盛言天道及天地之道,說天道生物不測,又引〔詩經〕「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以「不已」形容天道,是對天有內容上的指說,因此〔中庸〕所說的天是有實義的,並非虛說。鄭玄注此句曰:「天命,謂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謂性命。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信,土神則知。」鄭玄此注對天雖未有明確的內容指說,但天並非只是天生本有之義,而有其實體...
|
謂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法中說明主語的成分稱為「謂語」,而謂語的中心成分,也有人稱為「謂詞」。例如:「鳥飛」一句中,「飛」為謂語,這個謂語為單詞,所以也可稱為「謂詞」。一般敘述句中的主要動詞,稱為「述語」,而有些語法學家就稱為「謂詞」。
|
生之謂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介紹:先秦學者論性以生之謂性為大宗,思孟性善之說為矯治其弊而提出,但並未獲得普遍的認識。告子認為生而具有的叫做性,性的內容就是食色。荀子亦認為荀子:“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孟子所謂性主要指“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他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離婁下》)又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人性論的命題...
|
名不虛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與實際相符。如:「久聞其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謂。」也作「名不虛傳」。
|
謂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法中說明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描寫語。如「鳥飛」中的「飛」。也稱為「述語」。
|
不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說、不以為。《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晉.干寶〈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
2.不料、意想不到。《宋史.卷三七三.列傳.洪皓》:「事聞,上語輔臣曰:『不謂書生能臨事達權。』
|
意謂動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意謂繁句中,做述詞用的動詞。如《孟子》〈告子〉篇「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中的「以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