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猶「刻舟求劍」。見「刻舟求劍」條。 01.唐.劉知幾《史通.卷五.因習》:「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參考詞語︰求劍刻舟注音︰ㄑ|ㄡˊ ㄐ|ㄢˋ ㄎㄜˋ ㄓㄡ漢語拼音︰qiú jiàn kè zhōu釋義︰猶「刻舟求劍」。見「刻舟求劍」條。 01.宋.嚴仁〈歸朝歡.五月人間揮汗雨〉詞:「變化往來無定所,求劍刻舟應笑汝。」 
CIPP評鑑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所欲評鑑者的地位與環境。 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鑑的主要取向在於為一項變革方案指示行動方針,其方式是尋求各種可能的途徑,並嚴加考察。輸入評鑑的全部用意即在幫助委託人在其需求及環境的前提下,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案策略,並發展一種適用的計畫。其主要目的,即在審度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是否能夠配合。 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過程評鑑基本上是對一個實施中的計畫作連續不斷的查核,其目的之一是在對管理人員及執行人員提供回饋,以了解方案的進度如何,是否依原訂計畫實施,以及是否有效地...
拭目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擦亮眼睛看;傾注耳朵聽,比喻有所期待。 (6) 觀化聽風:觀察變化,傾聽風向。比喻民心期待有所變革。 (7) 小輦:指小臣子。輦,音ㄋ|ㄢˇ,本指貴族富豪的車子,此處代稱官員。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卯酉之際為革政,午亥之際為革命。戊午革運,辛酉革命,甲子革政。以上皆為歷史、政治發生重要變革的時機。這幾首詩則暗示了發生的事件。 文化 一日,東晉宰相謝安在子弟集聚的場合問道,“《詩經》裡,你們認為哪一句最好呢?” 謝玄回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謝道韞說是:“吉甫作頌,穆如清風”,謝安因此而稱讚謝道韞有“雅人深致”《世說新語》。 謝安被夫人劉氏禁止納妾,謝安子侄們以《詩經·周南·螽斯 (詩經)|螽斯》篇來“啟發”劉氏,“螽斯,後妃子孫眾多也。”劉氏反駁說「周姥撰詩,當無此語」《妒記...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抗大型敘事的霸權。6. 後現代的批判教育學應該透過「分析和可能性之語言」的運用,協助教師與學生發展變革的意識。換言之,一方面針對現狀進行批判,另一方面則發展社會改革所最需要,最關鍵的可能性。7. 在批判教育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一個「轉化的知識份子」。教師不應侷限自己在學校活動之內,他應該積極參與社區的民主政治活動,傳達他們的聲音。批判教育學應該協助教師與學生檢討種族主義、性別主義、階級主義,使被邊緣化的弱勢團體能夠發聲,藉以找出社會改革的可能性。 註解[註1]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19。學富。
大同小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小異大同注音︰ㄒ|ㄠˇ |ˋ ㄉㄚˋ ㄊㄨㄥˊ漢語拼音︰xiǎo yì dà tóng釋義︰猶「大同小異」。見「大同小異」條。 0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與檄參伍,故不重論也。」 02.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如斯變革,不可勝計,或名非而物是,或小異而大同。」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日月為易,像徵陰陽。取自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易是占蔔之名。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的,思維反映存在,所以思維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
都市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當局常會設置綠帶,使之與都市之間產生緩衝,以遏阻此種蔓延。以英國為例,19世紀中葉開始,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得住商分離,公共運輸帶動的城市蔓延,開始衝擊各個工業城市,都市規模也隨著不同階段的運輸工具呈輻射狀地向外擴散。1850年以前的倫敦,發展僅限於步行距離半徑4.8公里內,1850年~1914年間,通勤火車帶動市區擴展。兩次大戰間(1914~1939),市郊擴展至距離市中心6~10公里的郊區。電力火車、地鐵和巴士的發展,更進一步的把倫敦塑造為半徑20~25公里的圓形城市,較前擴大了4~5倍。快速擴張的城市成為人類聚居的一...
百家爭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產生大變革,各種不同思想流派、著作學說,相繼出現。如九流十家,相互論戰,學術上蔚為繁榮,後世稱為「百家爭鳴」。如:「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