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藥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八部眾之一。語yakṣa的音譯。佛教指會傷害人的鬼。《大乘掌珍論.卷上》:「如世有一無智畫師,畫作可畏藥叉鬼像,或女人像,眩目亂意,謂為實有。」也作「夜叉」。
菩薩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學大乘菩薩應受持的戒律。但有關菩薩戒的內容,諸經律論的說法,互有差別。流傳中國的是網和地持瑜伽兩種,其中以網為主流,中國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薩戒。也稱為「大乘菩薩戒」、「大乘戒」。
溼壁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非常耐久的壁飾畫。製作時先在牆上塗抹上粗、細二層灰泥,再把整個壁畫構圖的大型素描草圖透描上去,然後抹上更細的灰泥,再描上底稿,將溶於水或石灰水的礦物性顏料,畫在表層的溼灰泥上。作品可保存數千年,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即運用此技巧在蒂岡教堂內創造不朽的巨作。
嬈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惱。《法句經.卷上.慈仁品》:「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行。」
安闍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連的別稱。為語añjana的音譯。參見「黃連」條。
須菩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為語Subhūti的音譯。意譯作善現、善見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以善了佛陀所說的空理著稱,是般若經中主要發問者,稱為「解空第一」。
阿底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82~1054)語Atisa的音譯,意譯為「殊勝」,法名燃燈吉祥智。幼年出家。曾從菩提賢、金洲法稱修學,博通顯密,教證雙全,為當時超戒寺最傑出的學者。後應西藏王之邀至西藏弘法。使十一世紀朗達瑪毀佛後的西藏佛教得以復興。歷史上並以阿底峽入藏以後的西藏佛教為後弘期。對承傳其教法的是噶當派和格魯派有極深遠的影響。其著作保留在《西藏大藏經》中多達一百一十七部。
後期印象畫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期印象畫派(Posi Impressionism),為印象派的分歧之一,與「新印象畫派」共爭「印象派後繼者」的地位。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畫家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谷(Van Gogh,185 -1890)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後期印象畫派英文關鍵字:Posi Impressionism
婆藪槃豆法師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南朝陳真諦譯。一卷。婆藪槃豆為文世親的音譯。古代北印度富婁沙富國有兄弟三人皆叫此名,但通行名稱分別為無著、世親、比鄰持跋婆。本書主要是無著、世親的傳略,為研究無著和世親的最重要史料。
優缽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蓮花。為語utpala的音譯。《大寶積經》卷一○二:「以天花香,所謂優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及諸花鬘、末香、塗香奉散世尊及餘供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