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帶雨拖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闍黎:即阿闍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阿闍黎」為語&a01.gif;c&a01.gif;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
百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提婆著,天親釋,鳩摩羅什譯。本二十三品,品五偈,合有百偈,故稱為「百論」。該書以空的哲理來批判異論,後成為三論宗所依據的三部主要論書之一。
阿毗達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三藏中屬於論藏的典籍。語abhidharma的音譯,意為對法、向法、無比法等特別的法。指對佛陀教法以非常詳細而系統化方式撰述的佛教典籍。《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論,謂傳生無漏慧教,此諸慧論,是彼資糧故,亦得名『阿毗達磨』。」也作「阿毗曇」。
末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迦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寺、寺院。為語saṁghārāma的音譯。
首陀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人。為語śūdra的音譯。為印度社會的第四階級,四大種姓裡的最下級。《長阿含經》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也譯作「首陀」、「戌陀羅」。
阿那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為語Aniruddha的音譯,意譯為無滅。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稱。
波羅提木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內容羅列戒律項目的律典,皆稱為「波羅提木叉」。為語Prārimokṣa的音譯。印度在布薩日時,於僧眾前讀誦之,以使比丘自省或討論是否犯戒,是否應懺悔。一般稱為「戒本」。也譯作「波羅提目叉」、「婆羅提木叉」、「般羅底木叉」。
押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將花朵、枝葉乾燥壓平後,黏貼於紙面的手工藝技術。如:「老師利用押花,重塑谷的〈向日葵〉名畫,佳評如潮。」
後期印象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末期,繼承並變革印象派繪畫方法的流派。以塞尚、高更、谷等為代表。強調主觀感受的表現及個人情感的注入,趨於有個性的描寫。在繪畫技巧上,則借助色塊的對比關係和線條構成的物體內在結構,並著力誇張其組織性與裝飾趣味。對野獸派和表現派的影響很大。也稱為「後印象主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