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禪觀。其見解從世俗的真理觀之,由語言、概念所成立的現象是存在的。但從究竟的真理觀之,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體性。修行者依這樣的見解來思惟、觀修。《三論玄義》:「若一法不窮,一言不盡,則戲論不滅,中觀不生。」(2)大乘佛教的中觀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伽。」
冗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吃閒飯。《後漢書.卷五七.劉傳》:「今女嬖令色,充積閨帷,皆當盛其玩飾,冗食空宮。」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末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高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姓阮,名瑀,字元,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馬上作書,欲與韓遂,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襛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花開鮮豔繁盛。語本《詩經.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華。」由於此詩言王姬下嫁諸侯之事,後便為公主的代稱。唐.裴守真〈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詩:「珮升青殿,襛華降紫微。」也作「穠華」。
賓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賓客之禮相待。《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裴潛》:「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也。避亂荊州,劉表待以賓禮。」晉.陸機〈辯亡論〉:「賓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為之傑。」
周公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三國吳周字公瑾。參見「周」條。
避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離亂世。《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諸葛瑾》:「諸葛瑾字子,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
八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並起外,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成唯識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