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身心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癲癇症者及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定,因罕見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礙者。」身體障礙肢體障礙視覺障礙,例如人和色患者聽力語言障礙,例如聾人。顏面損傷,影響活動的情況。心臟、肝、腎、肺、胃腸道、造血機能等重要器官功能失調,影響活動的情況。心智障礙單純智力障礙,例如智力低下。學習障礙自閉症癲癇病人植物人慢性精神病平衡機能障礙失智症,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造成的進行性認知能力退化。影響記憶、注意力、語言能力。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點。
裴斯塔洛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價值判斷, 教育的職責在於剷除人性險惡之處,恢復其善良天性。1.生物原始階段:人的動物本性是目、黑暗、死亡。2.社會階段:從無助的動物狀態發展出判斷力,產生法規、制度 及迷 信等以武器與心智征服他人,強凌弱大欺小等社會狀態。3.道德的自由階段:上帝賦予人愛的天性,是先驗內在的人性,使得人 性脫離野蠻的原始動物狀態與殺戮爭奪的社會態。(二) 學校如家庭:家的概念為父母子女之間有愛、且有人居住為條件,因此 家不為無人居住之屋子,而重家人的相愛。他認為學校也 該如此。 教育的主張...
馬諦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諦斯(又譯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為野獸派的代表畫家,從一而終地貫徹野獸派的精神。目錄1 生平概述2 藝術風格3 重要作品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馬諦斯於西元1869年生於法國北部的糧商家庭,家境堪稱富裕,在巴黎攻讀法律之際,21歲的馬諦斯因腸炎而入院開刀,見臨床的病人時不時地提筆作畫,興起了成為畫家的念頭,與雙親經過一番爭執,最終於西元1892年(23歲)正式捨棄法律,進入摩洛的下潛心修習繪畫技法,穩紮穩打地建立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往後他在簡略的線條、色彩上的處理有獨到之處。...
一口箱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景。第二場說明另一樁事件,但該事件只是陪襯作用,用來作為後來阿三悲劇命運的伏線,同時也說明群眾愚昧目的一面。第三場大約是本劇的主戲,在一座破舊古廟裡,透過老大和阿三的囈語我們更進一步洞悉他們兩個人的孩提經驗以及由此所發展出來的心理背景。第四場是悲劇動作的高潮和結束。全劇從頭至尾一氣呵成,以簡單的戲劇動作闡述出了具體的現代人悲劇感。 資料整理暨來源姚一葦學術網
矇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矇,有眼珠而看不見;瞍,沒眼珠。「矇瞍」指人。《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玄文處幽兮,矇瞍謂之不章。」
2.古代樂工多目,故稱樂工為「矇瞍」。《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沈石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90年11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獵狐》 中篇小說 1991年2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孩與棄狗》 長篇小說。1992年3月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沈石溪動物小說自選集》 小說集 1992年6月 重慶出版社出版《聖火——沈石溪獲獎作品集》 小說集 1992年8月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老鹿王哈克》 小說集 由臺北國際少年村出版《殘狼灰滿》 中篇小說 1994年9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象王淚》 小說集 1994年10月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保姆蟒》小說集1995年12月 臺北《民生報》出版公司出版《...
急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勢急速的疾病。如急性肺炎、急性腸炎。
瞽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師。古代常以人擔任樂師,所以稱為「瞽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樂體在聲,瞽師務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
無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缺乏知覺的精神狀態。如:「他因為車禍昏迷,已經陷入了無意識狀態。」2.非理性的。如:「遊行群眾受到煽惑,開始無意識的動。」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錯3>,膠柱而調瑟4>,固而難合矣。孔子所以不用於世,而孟軻見賤於諸侯也。」文學曰:「日月之光,而者不能見,雷電之聲,而聾人不能聞。夫為不知音者言,若語於瘖聾,何特蟬之不知重雪耶?夫以伊尹之智,太公之賢,而不能開辭於桀、紂,非說者非,聽者過也。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