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仍十分嚴重。該市衛生機關為此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第一個方法是:把對亂扔垃圾的人的罰金從25元提高到50元。實施後,收效甚微。第二個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邏人員的人數,成效亦不顯著。後來,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設計了一個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器,每當垃圾丟進桶內,感應器就有反應而啟動錄音機,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其內容還每兩周換一次。這個設計大受歡迎,結果所有的人不論距離遠近,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里,城市因而變得清潔起來。 *(二) 垃圾桶模式特徵: 1.目標模糊 (problematic prefere...
|
人人自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處境危險。指局勢恐怖緊急,令人不安。《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三國演義》第五三回:「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
|
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偏。[例]身為主管賞罰應公正,畸輕畸重皆難以令人信服。
|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e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幼稚園到小學低中年級,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避罰犯服從導向(避免處罰服從規範),第二階段為相對功利導向(為行為後果得到獎勵而遵守規範);第二期為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小學高年級到青年期,又分為兩階段,就是第三階段的尋求認可導向(尋求社會認可做好男孩和好女孩兒遵守規範),與第四階段服從法律導向(服從團體規範、尊重法律,且具法治觀念);到第三期為道德成規後期(pos...
|
怎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如何。《紅樓夢》第四五回:「我們臉軟,你說該怎麼罰他?」
|
拘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暫時性拘束人身自由的處罰,科處拘留依法應由法院裁處。
|
從輕發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較輕微的罰則處理。多含有稍加警惕,希其改過的意思。如:「念在他年幼無知,姑且從輕發落。」《水滸後傳》第一四回:「幸得宿太尉情面說救,故得從輕發落,刺配沙門島。」
|
歡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
吏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治事的成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繁刑嚴誅,吏治深刻,賞罰不當,賦斂無度。」《漢書.卷八.宣帝紀》:「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