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駕輕就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私於家。方今寇集於□,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塗,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且勇,若以義請而彊委重焉,其何說之辭?」 〔注解〕 (1) 決:隄防被沖毀。 (2) 肆馬:四匹馬。古代一車駕四馬。 (2) 王良:春秋晉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御。 (3) 造父:西周穆王時善御者,生卒年不詳。王使造父御,西遊忘返。及徐偃王反,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此為趙氏。父,音ㄈㄨˇ。
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無,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見《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故後世用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不識之無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清.黃景〈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一生,廢學增痴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假假義、城府深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1>無識2>,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3>法門4>。」於是文殊師利5>問維摩詰6>:「我等各自說已,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注解〕 (1) 示:開示。 (2) 識:知道、了解。 (3) 不二:指不是兩個極端。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5) 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生卒年不詳,簡...
龍蟠虎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一二九.馮勝列傳》:「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義,收人心,勿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近。《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方法、策略。[例]戰術、權術、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嗇夫的官。張釋之過了好一會才上前問文帝:「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這兩個人如何?」文帝回答:「都是言行厚的人。」張釋之又說:「絳侯和東陽侯兩人向來言行厚,但也曾經因為不善於言辭,在討論事情時說不出話,哪像這個嗇夫話多又辯才敏捷,能言善道。況且在秦朝就曾任用掌案牘的書吏,官吏們爭著以極快速、苛刻、細察來比較高下,然而內容只是些徒有形式而無實際作用的文字,並沒有真誠的惻隱之心,也因而無法知道自己的過錯缺失在那裡,才會走向敗亡的地步。今日陛下因為嗇夫能言善道就越級升遷,恐怕天下人競相仿效,賣弄口舌,重蹈秦朝覆轍,所以君王一切的動作處置不可不小心啊!」最後文帝聽從建議,取消嗇夫的升官。典源又見《史記...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悌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