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華;內在精神呈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文術語。Bhava意指心靈深處所感觸而形諸於外者,相當於今日所謂「情緒」,在有名的《舞論》(Natya Sastra印度古代有關舞蹈、戲劇、音樂的經典)一書中,作者Bharata歸納出九種「情緒」,並描述了表達它們的方式,即透過九種頭的動作,八種眼的動作,六種眉的動作,四種頸的動作及起碼四千種單獨使用或複合使用的手部、腳部動作,及身體姿勢組合,這些動作或姿勢各有特殊的名稱。
Kay Ambrose《Classical Dances and Costumes of India, 1983》.
內在剪力強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體受力,當其圍壓(confining pressure)高於某一數值,其孔隙為零,其剪力強度稱為內在剪力強度si,可以下式及附圖表示之:
內在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是指口腔、胸腔、腹腔等身體內部之空間。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The LMA Compendium》1990.
內在的批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的批評,即文藝批評中所謂的「新派的藝術批評」(New Criticism),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批評運動;此派所服膺的目標,即阿諾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之名言:「於對象的自身之中,去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他們主張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就以作品本身固有之現象和性質來探討,尊重特殊藝術品的獨特性,不將藝術品歸類,或如新古典派批評一樣,用某一特定規律去評價藝術品。由於這些批評家們側重於藝術品的形式結構,故認為作品的生命和感動力,首先來自我們的知覺所接觸到的形式層面,而忽略了藝術的背景層面。例如傅萊(Roger Fry)認為藝術品是孤立的,不與任何現實生活的聯想有牽...
內在韌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含裂縫之結構物,在外加臨界負載作用下,若裂縫尖端先產生塑性變形再延伸,則此時每單位裂縫延伸時新增之裂縫面所需之塑性功之大小,稱之為內在韌性。
內在影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影像中像素的物理特性。例如表面反射率、深度等。
內在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描述曲線的曲率半徑和弧長之間關係的方程式,這些方程式可用來確定曲線在空間的位置,它與採用的座標系統是無關的。
內在參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表示影像的實體特性。例如表面反射率、深度、方法、表面不連續性、封閉輪廓、速度等。
內在程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高級程式語言中,由該語言系統提供的內建程序。例如FORTRAN語言中的一些數學函數SIN、COS、ABS等皆為內在程序,使用者只需調用即可。
內在故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電腦程式中存在的一種原有缺陷或內在故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