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0.7223 ms
共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本政策同時進行。2007年4月台北市則提出釋憲,獲8縣市聯名。6月底台北市、台北縣與基隆市首長達成共識,在97學年度(2008年)國中新生教科書採一綱一本,並在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共同舉辦基測。 歷史演變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原始目的為打破台灣國民中學升高級中學實行42年的「聯考聯招制」;原始測驗目的為「標準參照」形式使用,僅作為國中升高中參考的一部份依據,但最後由於社會輿論及家長團體壓力被迫改變為「常模參照」形式測驗,並且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分數作為主要國中升高中的參考依據。2008年的第一次...
|
求同存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取共同點、保留相異處。如:「經過幾次熱烈的討論,求同存異,終於有了初步的共識。」
|
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盡心、誠心。[例]我與他傾心交談後,彼此終於達成共識。
|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常常說「態度決定高度」,這也讓松商人念玆在茲長記於心,因此,培養有良好品德的松商人,便是大家第一個共識,因為有好的人品,行事作為就不會偏差到哪裡。大家常說要「終身學習」,但是要從哪裡開始,才會讓這樣的觀念落實到學生心中呢?我們想到了,「閱讀」是一切學習的起點,養成學生閱讀習慣,讓學生喜歡閱讀,自然而然學習任何東西就不會有隔閡。當然知識的學習,仍是重要的一環,我們本著「務實致用」的理念,推動技職教育,不僅加強學生一般學科的能力,更強調實用技能的訓練,希望用不同於國中階段以記憶背誦為主的方法,改採用動手實作的學習方式,讓學...
|
團體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跨學門的研究。4. 強調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當今團體動力學的定義已逐漸有了共識,是由上數第三個通俗定義演化而來:團體動力是研究團體中行為的科學,目的在促進團體性質、團體發展及團體與個人、其他團體或社會間交互關係的了解。(Johnson& Johnson,1994:14-15) 特點團體動力的另外兩大要素為社會互動或是人際關係,社會互動體系中,個人在小團體的互動受個人因素與環境背景因素所交互影響,個人因素包括特質、人格等,而環境因素則又可以分為大環境因素,包括社會、國家;以及小環境因素,包...
|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上較常報道的是打屁股、踢踹屁股,都是有瘀傷、紅腫才被報導。就在《教育基本法》禁止體罰修正案取得朝野共識通過當日,台灣花蓮縣中城國民小學教員林玟妝,用73釐米長鋁棒打小學5年級男生的屁股,超過100下。家長提出告訴,經花蓮地方法院在2007年11月29日判刑確定。但2009年1月17日,花蓮縣又發生小學5年級男生被簸箕柄打屁股的事件,引起傳媒大幅報道。台灣立法禁止體罰後,常有學生或學生的家人在體罰現場用手機或數位相機拍攝實景,向媒體、民意代表、教育主管機關申訴。 體罰做為刑罰的爭議世界各國對刑罰體罰看法不同,主要爭議在其...
|
願景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享願景:學校願景建構後,應利用公開的場合宣揚學校願景的理念,並透過激勵與關懷的方式,凝聚全體成員的共識及對願景的認同,讓學校的共同願景能夠轉化成為個人的願景與共享的願景。實踐願景:學校應該透過目標的訂定、策略的規劃與行動的執行,讓全體成員齊心協力為達成學校共享願景而真心付出、積極投入,化理想為實際的行動與實踐,逐步朝向達成願景的目標而努力。檢討願景:願景實踐的過程中,應定期對推動的情況與實施的成效進行檢討與評估,對適合可行的願景應繼續努力,而無法達成或不合時宜的願景則應做修正與更新,期能符合學校發展的需要與成員的期望。...
|
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猛烈。如:「經過一陣劇烈的爭執後,他們終於達成共識。」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首先必須建立共同的願景,並凝聚組織成員的共識,讓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及態度,才能使組織有效運作,並且對症下藥。協同合作:聚焦於學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基本結構,就是擁有「共同目的合作團隊」。合作的過程才是重點,透過社群中教師們的共同合作與努力,才能聚焦在提供優質教學、協助學生提升知識的目標上。共同探究學習:組織內的教師可以透過組織成員的互相激盪,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專業知識的交流與學習,社群成員可以利用:專業對話、經驗交流、分享資訊、楷模學習的方式以擴展專業知能,...
|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學術界、輿論界、民間團體、乃至一般老百姓,也加入某一政策的爭辯且企圖影響最後的決策。而決策參與者共識的建立,也是決策能否訂定的關鍵之一。 4.決策的機會(Choice Opportunities Stream)最後的一股力量是決策的機會,組織的決策時機,John Kingdon (1984: P212) 稱之為政策之窗 (policy window)。政策的決定,要等待恰當的時機。政策之窗一開,機會一來,打鐵趁熱,決策就可定案。如果機會一失,代表政策之窗關閉,則需等待下一次機會的出現。 *(四)引用之相關文獻King...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