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1.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來形容滾滾長江,暢行無阻地奔流千里到東海,所以詩人眼前的形單影隻,藉滔滔而下的東逝水實景,發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無奈與感慨。這首詩中的「千里瀉吳會」詩句,就被認為是「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快速;亦用來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後世也有用「一瀉千里」比喻行情快速地下降。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香山寺》:「憑欄東望,不但芙蓉十里,粳稻千頃,盡在目中,而神京龍蟠鳳舞,鬱蔥佳氣,偪窗而來。大挹山川之秀,信為諸勝地第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逃走、逃亡。如:「林冲夜奔」。《左傳.隱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卒散於陣,民奔于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3.逃走、逃亡。如:「林冲夜奔」。《左傳.隱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卒散於陣,民奔于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棄、放下。通「捨」。《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放棄、放下。通「捨」。《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漫不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榦〈南康軍新修白鹿書院記〉:「苟徒資口腹,媒利祿,而治心修身,漫不加意,則既失崇尚教育之旨,覽觀山川之勝,周旋堂宇之盛,於心安乎?」 02.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臣職掌紀聞》:「至七年春,今上大婚禮成,藩邸殿宇,及陳設器具,俱塗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表示否定。《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先是,紹興五年,飛遣梁興等布德意,招結兩河豪傑,山砦韋銓、孫謀等斂兵固堡,以待王師,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舉眾來歸。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盡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其所揭旗以「岳」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自燕1>以南,金2>號令不行,兀朮3>欲簽軍以抗飛4>,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5>。」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6>,亦不能制其下,但諭7>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
應接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美景繁多,令人目不暇給。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後亦用以比喻人事物繁多紛至,令人窮於應付。《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那些學堂裡的學生,你也去買,我也去買,真正是應接不暇,利市三倍。」也作「接應不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