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4.1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到趙國去,趙國的都城—邯鄲離魏國的都城—大梁,比這裡到大街的距離遠的多,議論我的恐怕還不止三個人,希望大王能夠明察才好。」  魏王說:「一切我都明白,你放心好了。」  龐蔥陪著太子到趙國。不久,惡意毀謗的,和無事生非的,開始在魏王面前議論龐蔥了。起先,魏王倒還不相信,可是禁不起謠言越來越多,魏王不由得不受影響,對龐蔥的信心動搖了。  等到魏太子質押期滿,龐蔥陪著太子安然返國。可是魏王因為誤信了謠言,對於龐蔥已不再信任,也就不再召見他。 解釋 比喻一件事情講的人多了,即使不是真實的,也會叫人相信的。 詞意 相似詞:一...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的蜉蝣,也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是如此地短暫、渺小。想到這裡,難免感傷起來,轉而羨慕長江的永無窮盡。希望自己也能像天仙一樣地遨翔天際,和明月同壽。這裡的「渺滄海之一粟」後來演變成「滄海一粟」這句成語,比喻渺小而微不足道。
人面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呼他。這次奇遇,使他念念不忘。到了第二年的清明節,他又想起了去年的奇遇,於是便循著舊路再到原地去,希望能夠重見那桃花叢中的美人。可是,當他到達目的地時,看到四周桃花依舊盛開,可是花叢後面的小屋卻門上加鎖,已經空無人居。那時,他覺得非常失望,便在門上題了一首七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一首美麗的詩,到現在還有無數的人時常時來吟詠,因而低徊不已。 補充相似詞:物是人非 實例(1)那女子「人面桃花」,大家一見立刻驚為天人。(2)他的情人已離開了,面對這深深庭院,真有一種「...
覬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飛走了。夜裡楊寶夢見一個黃衣童子,說他是西王母的使者,為了感謝楊寶救命之恩銜來四只白玉環送給他,希望楊寶的後世子孫品德清白如玉,位極三公。而「結草銜環」又有『生當銜環,死當結草』的說法,認為「銜環」是活著報恩,「結草」是指死後報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結草銜環」,用來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圖報。如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膽,敢問老爹奶奶一個名姓也,等小人日後結草銜環,做個報答。」
樹欲靜而風不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颳動它的枝葉。語出《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七齣:「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也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謙之詞,比喻先以自己較不好的意見或行為,來引起別人更為優秀的表現。[例]這次義賣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以後能有更多人共襄盛舉。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文人,曾被派往長沙做長沙王的老師,後來又被召回京師,任命為梁懷王的老師。梁懷王劉揖是漢文帝的小兒子,漢文帝非常寵愛他,希望他能多讀書,所以請賈誼來教導他。但是賈誼認為,除了教皇子讀書外,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做人的道理。他認為商朝、周朝之所以能長久立國,是因為所用來輔佐天子的,是相承的傳統與制度,然而秦朝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所崇尚的是詭詐和刑罰,毫不注重謙虛和禮讓。假使像趙高那樣,教導胡亥的全是一些嚴刑酷法,那麼所學到的不是砍頭、割鼻子,就是誅殺三族的事情。所以胡亥今天才繼位,明天就射殺人。對於盡忠進諫的臣子,認為他們是蓄意毀謗;對於有深謀遠慮的臣子,認為他們在妖言惑眾。所以把殺人...
含飴弄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馬皇后為太后。章帝很尊重馬皇后,想要分封爵位給她的兄弟們。馬皇后不答應,斷然地拒絕說:「人之所以希望做官、封侯,是為了要上奉祭祀,下求溫飽,能夠侍奉長者。而在這方面,我的幾個兄弟們都已經足夠了。現在社會上正遭逢困境,穀價上漲了好幾倍,我因此日夜憂心,坐立不安。在這個時候,實在不應該再談分封外戚爵位的事。等到國家安定、年年豐收的時候,你就可以依著自己的意思去處理政事,而我也自然可以含著糖逗弄著小孫子,過著悠閒的生活,不再過問國家大事了。」後來「含飴弄孫」被用來形容老年人恬適悠閒的生活樂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