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積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面的、肯定的。如:「希望這件事能帶給大家積極的影響。」
褚士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他的工作就是必須旅行。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多數人在面對現實生活時,總會把夢想埋在心裡的最底層。希望環遊世界的人,會告訴自己:「等我退休,存夠錢了,再來圓夢吧!」這一股總是無法實現的夢想,讓很多人老覺得生活不太平衡。小時候住在高雄左營的褚士瑩,躺在家裡的地板上往窗外的天空看,他也懷有同樣的夢想,「要是以後能夠看透外面的世界,那該多好!」高中時,藉由交換學生的機會,他前往新加坡,本來寄宿家庭房間外,只是一座硬梆梆的工業水庫,但是一天凌晨忽然醒來,睡前忘記關掉的收音機傳來從未聽過的特殊音樂,再往外一看,原本的工業水庫被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希望、祈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陛下未有繼嗣,子無貴賤,唯留意!」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您的話,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不可廢除,您就收下吧!」魏絳也就遵循禮制,收下這些贈禮。後來此處所引的《書經》原文「居安思危」成為一成語,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
傾囊相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所有交付或傳授給對方。如:「老師傅將一身絕學傾囊相授,希望能將這項精緻的傳統技藝傳給下一代。」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民不堪命,民生凋敝,民窮財盡,生靈塗炭反義:四海昇平,民康物阜,安居樂業,家給人足,國泰民安,豐衣足食辨似: 「民不聊生」及「生靈塗炭」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民不聊生」側重於生計的困頓;「生靈塗炭」則側重於所處的境遇,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 民不聊生 生靈塗炭 辨似例句 ○ ㄨ 非洲某些地區長期乾旱,導致~,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 ㄨ ○ 我們希望最好不再有戰爭,以免~。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不情之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合情理的請求。常用於請託時的客套話。如:「請原諒我的不情之請,並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