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1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後以推心置腹比喻真心誠意的待人。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規諷》:「李侍郎紹,江西安福人。與人交,必推心置腹,務盡忠告。」也作「推心致腹」。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學而》記錄了子貢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飄動的浮雲,流動的水。形容待人處事或文章字畫飄逸自然,無拘無束。#語出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 (二)比喻平淡自然的事物。語出《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出神入化」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安,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安」。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不莊重、不嚴謹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世。語本《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初:剛開始。茅廬:茅草搭成的簡陋房屋。=二.=釋義 諸葛亮剛開始從隱居之地出來輔佐劉備。比喻剛進入社會工作,入世未深,缺乏經驗。=三.=語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從隆中請出來輔佐他。這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就設計在博望坡大敗曹軍,顯示了他的軍事天才。=四.=例子 他是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所以缺乏經驗,待人接物方面,有待改善。=五.=近義 初露頭角|乳臭未乾|初露鋒芒=六.=反義 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語本晉.虞溥《江表傳》。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吳下阿蒙」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至義盡」是指竭力盡到「仁」與「義」之道,仁義之道指的是仁愛與正義,即是待人要寬厚、處事要有義氣,為儒家的中心思想。這句話最早出現在《禮記.郊特牲》。《禮記》是記載周代儀禮的書。其中有關祭祀的部分,談到當時都在十二月田事告一段落時,由官方來舉行祭祀農神以及有助於農事的其他事物。祭祀的對象有八:除了最早教人民從事農耕的神農氏、帝堯的農師后稷,還有當時的農官、農官在田間的處所,另外還包括了貓和老虎,因為牠們會吃掉破壞農作物的田鼠與野豬,另外還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
古道熱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待人仁厚、熱心。《中國現在記》第一一回:「況且老哥這樣古道熱腸的人,自然是投無不利。」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